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2023-08-12 15:39:05)
标签:

走遍中国

北京

故宫三大殿

故宫内三宫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自天安门朝北,走甬道,过‘端门’,再稍往前一点儿就是午门。参观‘故宫博物院’,从这里开始……门票60元/人。(这该是国内最值的一张门票了)

故宫原称‘紫禁城’,皇宫大内是禁地,‘禁城’好理解;‘紫’字说的是星象,那解释起来话就多了,不提。资料上说,紫禁城的占地面积约达72万平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米,有包括70余座大小宫殿的共9999.5间房屋……这些数据于我们任何普通人应该都无感,而资料上却还记述着,这些房屋被建造的如何如何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以及内里所收藏的精工绝巧和奇珍异宝是何等何等的众多……那该就更加令人云里雾里了。
所以,如果以这种状态到那个真实的环境里,被不断地、颠覆认知地冲击好几个小时,最终于大多数人留下些记忆的,该顶多就是些零散、无序的碎片。而之后究其原因,可能还会以为被‘天威’震撼到,就该是这个效果。(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其实我们真就不必知道那么许多,只要知道紫禁城是由明成祖兴建、后继者不断完善而成的一座皇城;其核心是由一条中轴线穿起的‘外三殿、内三宫’,即可。
——长方形的紫禁城,以南北向的一条中轴线贯通,前后分‘外朝’和‘内廷’。外朝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皇家举行大典(摆谱)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三宫’向两侧展开,才是皇家的各位日常起居、理事的地方。

进午门即入外朝核心,经殿前广场,过‘内金水桥’,迎面即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太和殿,明时称奉天殿、皇极殿;后明亡清兴,继任者祈‘永世和平’,遂改称‘太和殿’。(后面两殿就也依次该称为了‘中和殿’和‘保和殿’)
太和殿完全是彰显皇权、皇恩的地方这里只为举行各种的皇家大典,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又比如宣告冬春大祭、公布皇榜、以及派将出征,等等。想来彼时的皇家威仪必定了得。
因此,太和殿的实际使用率其实很低。很多人认为皇帝日常会在太和殿临朝听政,那纯粹是臆想出来的。想皇帝本人应该也不大喜欢长时间呆在这里,因为在这么庄严的地方人就总得四平八稳地端着,而任你如何被训练过,长时间下来也是没人能受得了的。(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那皇帝日常是在哪里理政的呢?清朝皇帝主要是在兼跨外朝与内廷的‘乾清门’,此称:御门听政。届时,来奏事的官员要先列队在乾清门外候着,等皇帝那边就位后,再分部门依次单独前去汇报工作。这样就既体现了政务的专业性,又防止了不必要的信息扩散。
总之,是绝对没可能大家一起挤在朝堂上的。那样的话,光一堆人身上聚的那味儿,皇上应该就都受不了。因此漫说挤在朝堂上,就是立于户外淋雨了,皇上准入廊下避雨,那就都属于是皇恩浩荡的不得了了。

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非常小巧,这里是皇帝的‘化妆间’……皇帝每逢要在太和殿‘表演’时,‘出场前’和‘下场后’就都会呆在这里。‘出场前’或要见一下近臣、重臣,敲定一些重要事项;或要再看一眼由臣公代笔,需在典礼上宣读的贺文、颂词,看语句够不够通顺、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啥啲?而‘下场后’,当然就得喝口茶,顺便接受一下大家来道‘辛苦’……

再后面的‘保和殿’,清朝皇帝主要用来在每年除夕时,赐宴于各外藩王公。说到底就也是场面上的事。而自乾隆后期,这里更就成为了举行科举殿试的场所。这是学子们求取功名的最后一战,及第,回家撕书;落第……则自己看着办。(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而后即可入乾清门,往内廷去……但外朝还有两处得提一下,即中轴线两侧‘东文西武’的‘文华殿’和‘武英殿’。
文华殿居东,明 · 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前(即登基前),要摄事于文华殿。同时,这里也是明、清两朝皇帝经筵之所。所谓经筵,就是帝王为学习历代的经史宏论而特设的御前讲座。期间伴讲的,当然都是朝中的鸿儒学士,他们会在规定的时间、规定在这里给帝王开讲,以展示他们的真才实学。
——这应该算是最高级别的学术行为了。所以,伴讲者们不但可以拥有‘帝师’‘大学士’等等的荣誉称号,还能得着相当的实惠,真正能算得的名利双收。

武英殿居西,明朝时,这里做过皇家画院;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曾在这里匆匆登基;再后清兵入关,摄政王多尔衮也曾在这里理事;后至康熙时,才在这里设书局,开始刊刻典籍。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进‘乾清门’入内廷,迎面中轴线上的即为‘内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
乾清宫,乾:‘天’的意思;清:‘清彻’的意思;乾清:指国政当如清彻的天空一般不浑不浊、光明磊落,国家方可长治久安。
乾清宫,是明朝的十四位皇帝;及清初的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随着雍正皇帝移居养心殿,这里就改做接见外国使臣、或设皇家筵宴的场所了。康熙、乾隆两帝还曾分别在这里举办过盛大的‘千叟宴’。
再有就是,清王朝设立了‘密建皇储’制度,——那盛有继位诏书的密封锦匣,到时候就会收藏于这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康熙最先这么干的,但它成为一种制度,却是在雍正朝)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再后面是坤宁宫。——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交泰则阴阳平衡,故‘交泰’取《易经 · 泰卦 》,曰:天地交合,康泰美满。
交泰殿,在明朝、以及清前期,每逢三吉(即元旦、冬至、皇后千秋),皇后均会驾临交泰殿,行庆贺之礼。直至清 · 乾隆时,才开始作贮存皇帝的二十五方宝玺之用。说是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列了诸宝玺,皇帝还得来拈香给行个礼。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再后面的坤宁宫,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帝为‘乾’,后为‘坤’,合而为‘乾坤’。所谓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则万事兴。所以,作为母仪天下的‘后’,最要为天下表率的,就是要‘(宁)静’,——坤宁。

明末,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即自缢于坤宁宫。后清代按满族习俗,将坤宁宫的西四间,辟为了萨满祭祀的场所。当然,照规制,这里还是得做皇帝大婚时婚房。但那也只是做做样子,新婚的帝、后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就搬去别处住了。具体哪里不一定,毕竟内三宫两侧各有东、西六宫,可以爱住哪就住哪。慈禧老佛爷就一直住在西六宫的储秀宫……
按清朝的规制,后宫被分为了八个等级。分别是:皇后一人,居中宫,主一切内务;皇后以下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共一十四人,各有定数;而嫔以下又有三级:即贵人、常在和答应,这三级就没有人数之定了。但皇贵妃之位一般会长期空缺,因为这个位子太过敏感,即皇后一旦翘掉立马就能坐正的意思。所以,这个位子上的人从来都是被上恨下嫉的眼中钉,分分钟得防着被人下毒。因此皇帝圣明,干脆就让空缺着了)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如此看来,内三宫在清朝好像也没有太实用……那皇帝日常都呆在哪了呢?——在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
养心殿分前、后,前殿理政,后殿安歇。前殿的正殿,用以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公;西暖阁,用以批阅奏章、且与近臣密商。东暖阁,曾是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年幼时,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后宣统皇帝 · 溥仪,也是在这里宣告退位的。还据说清代的第一位皇帝 · 顺治,驾崩于此。
因为养心殿是实际的朝政中心,所以这附近就多了些相关的配套机构,比如负责呈递奏章的外奏事处,以及可以直接参与大政决策的军机处,等等。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这里有东西并排五间,两侧的稍间都可为寝室;而两侧的耳房则是皇后、或嫔妃们的寝室(皇帝从来都是一个人睡觉的,他才不要有人把腿压在他身上);两侧还有围房数间,是妃嫔等待侍寝时的值房。

养心殿更是皇帝的私人空间,是可以放下他们小书桌的地方。具体位置,是西暖阁套间的最里面一间,那里专门有名,一曰:长春书屋;一曰:三希堂。其中珍藏着三件稀世文宝:即王珣的《泊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说是乾隆皇帝睡觉时都攥着它们,但凡有人敢说想借来看一眼,直接放狗。(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如此,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主要内容就都在这里了。记住这些内容再去逛故宫,应该就不会云里雾里了。最后讲一点家人与故宫的轶事……

前面提到过的我那个大舅,他也曾游历过一番这个国家【见 (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大舅他该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去到的北京,照他说,当时为要省钱,住在了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地下室旅店。在那里,他认识了几乎与他遭受过同等患难的另外一位游历者,于是两人就结伴去了故宫。
此刻的故宫还都没有完全开放,当年开放的地方则应该更少。于是,正常的游览结束后,两个人意犹未尽,就开始漫无目的地到处瞎转悠……未开放的地方宫门当然都锁着(现在也如此),可偏是这样就最能撩人的好奇心。于是,之后终于在一处堆了好些建材杂物的宫墙外,两个人决定踩着翻进去看看。

倒也真是翻进去了……可院子里却啥也没有;几间宫室的门也都锁着,隔玻璃往里看,里面也都空着,失望之余两个人就打算离开。可这时候才发现,里面的宫墙下可没有给你堆建材杂物,而那么老高的宫墙也肯定是翻不过去的,关键是两个人是偷跑进来的,还不敢喊人。于是各种地想了一圈办法后……天就黑了。两个人硬生生在那个院子里呆了一晚上。大舅说:其他都还好说,主要是院子里被阴风旋了一个晚上,把人吓得不行……
之后好容易捱到天亮,两个人不顾一切的开始呼救,直至差不多中午了才有人来打开门。倒也没怎么难为他们,只给两边的单位打电话,确定了一下他们的身份,之后就把他们放了。(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箴言19:1》

这段经文也可译为: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嘴唇歪曲的愚昧人。
这段经文特为指导交友……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至少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不会无端地招致麻烦。但那些说话模棱两可、是非不分的人,却是永远的隐患。更糟糕的是,他们所说的那些貌似真理的错谬,会远比错谬本身更危险;而他们表现出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愚昧,远比无知更可能让人陷入困境。因为认知的低下,他们或会颠倒黑白、或将趋利取舍,总不会有丝毫的正直坦荡,所以一定要远离这等人。(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故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