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辽宁--丹东

标签:
走遍中国辽宁丹东朝鲜内河游朝鲜冷面《圣经》 |


列车17:30到达丹东站……出站后沿站前一侧的锦山大街一路往前走,一边四下打量街景,一边找住的地方。因为想要去朝鲜,那就得在丹东呆多几天,如此就别住站前了,到底龙蛇混杂。
那么大约走了一站多地,突然看右手边的一条横街里,豁然挂了一长串宾馆、旅店的灯箱,就拐进去一家家地访。可访过几家却没有一家中意的,于是当从又一家出来后就站那儿想:还要不要再继续往深处访下去……
正在犹豫,突然从一旁走过来一位手里拎着双筷子的哥们儿,上来直接就问:你是来爬凤凰山的吧?忙摇头回他说不是。那哥们儿就继续说:你这身行头老远一看就知道是驴,我是玩骑行的……你是在找住的地儿吧,前面有一家叫‘芙蓉’的客栈,你可以去看一下,之前我们有骑友过来就是住那儿的,说是还行,条件一般,但还算干净,而且不贵,关键是能上网……
——几句话,就把要知道的信息点全交代了。赶忙道谢……哥们儿却又一指旁边一家烧烤店说:还没吃饭吧,不然过来对付一口?又忙道谢,并连说:不打扰,不打扰……这就才注意到了旁边那家不很大的烧烤店。
那烧烤店真是太接地气了,之前没注意到它可能也正因为此……那店门口的地上,很随意地摆着几具只一尺来长、半尺来高的炭烧小烤炉;其间围坐的各人,屁股下垫着小板凳,两腿间竖着啤酒瓶,脚边的铁盘里盛着各人要烤的东西;然后就这么一边唠着、一边烤着、一边吃着喝着,过起了他们一天三顿小烧烤的美好生活……说是大家可以这么一坐就一个晚上。(之后发现,像这样的小烧烤店在丹东街头随处可见)
之前对此有过耳闻,但当此刻亲眼看到还是不免有些感叹:这里的人们真能穷消遣……这种情形在南方沿海各地是绝对看不到的,因为大家都不会有这个闲工夫。



找到芙蓉宾馆后就直接住下了,50元/单间。掌柜给开单的时候顺便问她,知不知道办去朝鲜旅游的签证细节?掌柜的回答却是:过去干哈(啥)呀,你觉得你过去了能看到啥?人家那边是,想让你看啥你才能看啥、想让你去哪里你才能去哪里、想让你拍什么你才能拍什么……而且你不能随便上街,也不能随便找人说话。
:最关键是,那边所有跟你说话的人就都(在)那扯犊子(说谎),你不难受喔?还有啊,你要是不小心用手指指一下人家领袖的照片或雕像,那你就算是彻底摊上事儿了……能扒你一层皮你信不?
:再就是,办那个签证至少得等四天,而且还不一定就能签下来。因为那边每次都会拒签几个人,没啥原因,就是要玩那个范儿,——你大国国民又怎么样,说不让你来你就来不了。
:那边真没啥东西看,尤其是对咱们这个年纪,记忆里的小时候正就是他们的现在……你要实在想看稀奇,赶明儿到断桥那块儿去,一准儿就会有人上来跟你说游朝鲜内河游的事……那其实也是扯犊子,但花不了几个钱,你想看就跟着去看一眼呗……
掌柜是真挺能聊,之后就还又给讲了一通那边老百姓的生存现状……听的人心酸。于是就问她:这些事你又是咋知道的呢?掌柜以为我不相信她,人一下就急了,手一挥说:你往这周围远点的屯子去看看,哪个屯子里没有几个从那边跑过来的大姑娘?每年冬天江上一上冻结冰,隔三岔五就得有人跑过来……你敢不敢要,敢要我介绍俩给你带回家呗,你可别欺负人家,最关键是不能让她们再给送回去……




2011年7月5日
礼拜二
多云
一早就来到了鸭绿江边的‘断桥广场’……所谓断桥,指的是早前抗美援朝时期,被美jun炸断了的那座铁桥。鸭绿江上有两座铁桥,两桥相距不足百米,两座桥都是曾经日本人设计、并建造的,时间分别于1909年和1937年。但在之后的抗美援朝期间,这两座大桥无疑就成了我们运输jun需物资的主要通道。
现如今,这一毁一存的两座桥,一座成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一座仍在使用中……看到桥上不断地在过载有农用车量的大型货车。
果然如客栈掌柜所说,刚一到广场就有人迎上来问,要不要去看看朝鲜的内河两岸?他们是这么给说的:内河属于朝鲜境,所以我们不能上岸,只能在河道里往返个来回;那内河两岸,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朝鲜边民、和边防jun人们的一些生活实际……个中感受见仁见智,给大家添个见识而已。费用仅80元/人。

广场附近的停车场上,有他们接送客人的中巴。几个业务员很快就给拼够了一车人,之后中巴车就沿着鸭绿江畔一路往上游去了。行驶了约莫半个小时,就来到一个不大的江码头。
这江码头有意思,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那么孤零零的存在于野地荒滩上。码头里虽然大大小小地泊着十数条船,但就所处宽阔而空荡的江面,它们的存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岸上那几家门口立着‘专mai江鱼’招牌的餐厅,以及卖烟卖水的小店,卖小吃、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儿等等,也都因为仅彩钢房的配置,几乎不存在管理的凌乱着……所以一看这就不像个正经项目。却像是附近哪个屯子的村民们,自发搞起来的这么一个营生,还得随时防着有关部门来罚款或取缔。
但这个项目显然是有些价值的,所以在我们到的时候,那附近的路边上,就已经停着好几辆同样的中巴车了。那其中有正准备离开的,也有刚才到的,于是往来的游客们就熙熙攘攘了那整个的江岸。
是到这会儿才发现的,码头上虽然显得凌乱,却也有秩序,而且好像还挺高效。只是这秩序靠的不是管理,而是前期有效的设定,——他们用绳子围起了一条不很曲折的通道,并在各处标明了不同的功能;之后游客从入口进入,一路走下去,就简单痛快地完成了交钱、领救生衣、上快艇等等的程序;之后,快艇立马就可以出发了。





码头上具体有多少艘工作的快艇不清楚,想来十艘上下总归是有的,看它们在江上往来匆匆,都很忙活的样子……
那每艘快艇上可载十余人,大家坐稳后,驾手会过来检查一遍大家的救生衣,之后就会驾艇驶离码头。驾手玩快艇非常溜,几乎就把它当成了家里的烂单车,所以刚把快艇行至江中央,就会突然提速呼啸着疾驰而去……直至中朝两国的江界。
之后就进入到了那条朝鲜内河,快艇随即也放慢了速度,几乎无动力漂行着缓缓经过他们一侧的江岸……其实也就只有几分钟。之后会行至一个江岔,那里有一片开阔的江面,快艇会在那里原地转一个360°的大弯,之后就再贴内河的另一边江岸缓行往回走……直至几分钟后回到中方江界这边。然后就再一提速呼啸返回……至此‘内河游’就结束了。全程不超过半个钟点。
那么,这期间都看到了些什么呢?看到那里的岸上有些极普通的营房;看到一些身材不高、却明显营养不良的士兵,他们不苟言笑,几乎没有拿正眼看过我们;看到哨位里背着qiang的女兵,也同样没有拿正眼看我们;看到远处有一片灰色的、结构极普通的二层小楼(后被告知那些属于将军别墅,住在里面的人起码能吃饱);还看到已然七月了,那里田间的作物好像还并不茁壮,而远山则更是光秃秃、灰蒙蒙的……
总之,那统统一切,无不指向贫瘠,落后,以及被禁锢、被愚弄、且完全无望的挣扎。于是突然就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压抑到仿佛不能呼吸,或者是好像就连呼吸的空气,都需要窃取才能获得!然后,就感觉到了一种被羞辱、被践踏……





回到码头上岸,路过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时,花20元钱买了几张小面值的朝鲜纸币做纪念品。
——年底回家后,纸币被妹妹看到,问值不值钱?当然是说‘很值钱’了,于是妹妹就拿走了纸币。应该是第二天拿纸币到学校去显摆‘发财了’,却被告诉说在校门口的小店里绝对买不到辣条……于是当天放学回来后,她就又拿纸币过来说:我把这些‘很值钱’的钱还给你,但你要给我50元能用的钱……那就30元吧……20元总可以了吧?最后被她净赚了5元。
回到市区就已经中午了,在断桥广场附近又瞎转了一通。之后在江边一家朝鲜族人开的小店,吃了一份蚬子炒蛋和冷面。
朝鲜族人做的冷面很有特色……冷面本身的作法不稀奇,很像是中原人作的饸饹面:首先,主要用的都是荞麦面,而因为荞麦面没什么黏性,所以就都还得往里参和些淀粉;可即使如此,合成的面团也成不了拉面,于是就都得用专门的器具把面团压成面条;再就是,为了入口爽滑,煮好出锅的面条还都得用冷开水过一下除去面浆……
之后,饸饹面和冷面就才开始有了分别:饸饹面,是直接浇上事先作好的卤子,就可以开吃了;而冷面,则是要先浇上用精牛肉或鸡肉熬成、并晾凉了的肉汤;后又拌上麻油、胡椒面、辣椒面、甜醋、芝麻和泡菜等佐料;最后还要在面上摆些牛肉片、鸡肉丝、苹果片、鸡蛋等辅料,如此,一碗冷食才能被端上桌。
这样的一碗冷面,面,滑润筋道,清凉爽口;汤,浓香微辣,酸酸甜甜;其他配菜也都各有滋味……整碗面的味道层次分明,又混然一体,绝对会感觉它所具有民族特色,很值得尝一下。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
耶和华(神)的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
坚固台,即‘保障’。人在危难时,能躲进保障就安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