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徒步喀纳斯--图瓦人家

标签:
走遍中国喀纳斯徒步图瓦人禾木《圣经》 |


从在山坡上看到图瓦人的木屋,到走近,还有一段距离。期间注意到,木屋外好像并没有看见之前那支马队的人员和马匹。就猜想,他们应该是继续往前去了,可能前面有更适合接待他们的地方。但我却打算一定要试试看,能不能就在这里借宿,因为此刻的我实在已经精疲力竭到快要虚脱了。(第二天知道,前面确实有个更合适接待的地方,但平时的主要功能,是给往返禾木至喀纳斯之间的人们提供午饭打尖儿)
但眼前的这户人家却是地地道道的牧民。当时那情形,真就像极了西部片里,有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时的场面……那是一圈木栅栏围起的两所木屋(之后粗略计算,应该住着一家三代不少于八口人),几个男人正或靠、或坐在栅栏上。从很远开始,他们就已经一直在盯着我看了,应该也是好奇,怎样的一个傻瓜会在这样的天气里,从禾木走到这里来。这里的人们出门必会骑马,‘徒步’这件事情本身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一种愚蠢。因此,他们看我那神情也就真挺意味深长的了……



走近,场面难免尴尬,大家明明都在盯着我看,却好像谁也没打算跟我说话。倒是理解他们,山民木讷,本就不善社交,何况面对的又只是个过路的异族人。他们不说我得说,此刻要死要活的是我又不是他们。于是,就先上前跟大家微微欠身行礼,用维语问候说:亚克西!(我赌他们都能听懂)几个人果然互相碰了一下眼神。我就再问离得最近的那个人:有住的地方吗?
那人没吭声,却将目光移向身边一个兄长模样的人。兄长模样的人就回说:有。边说还边给指了一下身后的其中一所木屋。
就继续用维、汉双语问兄长:乃琪普禄,多少钱?
兄长则扭头问身旁的一位老奶奶,之后转身告诉说:30块钱。
就直接点头走进栅栏,并跟兄长进到其中的一所木屋。木屋有大约40的样子,其中的一半面积搭着一盘只离地尺许的大木炕,炕上铺着毛毡,一端炕头码着一摞被褥;靠门窗的另外一半,一边堆着各种杂物,一边是一只大铁炉子。但此刻的炉子里却并没有生火,所以屋里同样很冷,由可见大家日常并不呆在这边,而是在另外那所更大些的木屋。
兄长看着我把背包卸下,并放在了靠铁炉一头的炕上后,就打算离开。叫住他,摸钱包出来拿了50块钱给他,并问他:20块钱给我吃东西,可以吗?他连说:可以,可以。
——很不确定这么做对不对?因为早先听说,到牧区人家做客,礼物都是直接交到女主人手里的,男人们完全不经手。但此刻好像只有这位兄长能言语交流,所以就只得装傻。可即使这么装傻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负责招待客人的,仍就只是女主人的事,男人们不管的。而这家的女主人,就只有那位老奶奶……


兄长离开前,还从外面抱进来了几捆碗口粗的劈柴。可之后进屋来给生火的,却就是女主人,——那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了。
几乎可以肯定,老奶奶应该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这里方圆50公里的范围;也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家让她团团转了一辈子。所以,她才可以在这样的仿佛化外之地,使她那张布满了皱纹的脸,依旧保持着仿佛沁了脂的乳白;也使她那硬朗的身体充满活力,以致举手顿足间的迅捷,全像是个一干起活儿就停不下来的傻大姐。
该是没指望兄长会给屋里抱劈柴来,所以老奶奶进门时也抱来一捆。之后,她用炉钩挑开炉盘,在炉底的架子上随意地扔了几根尺把长的小木条;后又打开炉门,直接往炉膛里塞了几根劈柴……当时还在想,劈柴那么粗,而且还都湿着,能直接就点着吗?
却见添好了柴的奶奶,去从门框边的一处凹槽拿来火柴;之后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小块沁着松脂的木片,直接就划火柴点燃木片扔进了炉膛底部;而底下的那些小木条也瞬间就被点燃了……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所有这些劈柴都是沁着树脂的松木,难怪这么容易就能生着火。也因此,脑海中就闪过一个念头:你还差得远哪,要是没有装备,该怎么生火不就都不会吗?





老话说的真是有道理,所谓世上有三样东西是瞬间就能让人安心下来的:一是水,二是火,三是卖烧饼的大姑娘。对里里外外的衣服早已彻底湿透、也早已被冷得生无可恋我来说,此刻看到火,不真就跟仿佛看到了能重生再造一样吗?火在那一刻给到的安全感,真正突然一下就特别特别的理解了《大卫
· 科波菲尔》中描写的那个流浪汉,他说他自小流浪,生活给予他的永远就都只有饥寒……他生活的全部渴望,就是能永远地守在工厂的锅炉旁,看着炉里的熊熊火焰……
但我比流浪汉的事多,我还得把衣服一一脱了烘干,也得把自己烘干,——那可不是拿一条毛巾擦几把就能了事的,因为此刻的身体已然彻底冰凉,全就好像是每个毛孔都给冰碴儿塞住了。所以,老奶奶生着火后前脚一走,我立马就开始脱衣服……
可刚脱完上身打起赤膊,老奶奶就又回来了……她拎来一把鹅颈壶坐在了炉子上,并吐出一个汉字来告诉说:茶。边说边就又从杂物堆那边拖出来一张小桌子,给支在了靠近我的地方,之后离开;可当拿毛巾擦了上身,并套上了一件干的T恤后,奶奶就又来了……这次是给在那张小桌上,放了一只大茶碗和一碗奶皮子;之后是当脱下冲锋裤时,奶奶再来……给在小桌上放了一碗酥油和一盘酥油馃子;
之后,当退下保暖裤换上便裤后,奶奶又再来……这次是给小心翼翼地端来了一碗温热的鲜奶,并直接给递到了手里,还又吐出了两个汉字:奶
子。奶奶的眼珠是灰色的,她永远慈祥的笑着,笑得像个小孩子,笑得让人感觉仿佛与她有血亲。
(新疆人说‘奶’的用词,就只有‘奶 子’。应用到话境是:奶 子,牛的;奶 子,羊的;奶
子,骆驼的……新疆没有牛奶、羊奶、骆驼奶一类的词,有敢这么说的,基本上属于是不想再在新疆活人了的)
解释一下奶奶送来的这些东西……鲜奶是刚挤的,牧民们认为这是最具营养的东西,所以多会给孩子和体弱多病的人喝。但健康人一般不会多喝这种奶,照他们自己的话说,会头疼。实际原因则是,鲜奶里的营养过于丰富了,长时间大量摄取身体根本消受不了,而牧民的日常饮食却又是离不了乳制品的。所以,他们就学会了把鲜奶里的富养成分分离出来,制成酥油和奶皮子。如此,日常煮奶茶用的则就等于是脱脂奶了。
但酥油和奶皮子毕竟都是精华的东西,控制好用量日常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待客的时候。前面有说过,在北疆,奶茶是很平常的东西,而奶茶里奶皮子的多寡,又可以直接拿来评价主人家的人品。如此看来,就还是人家图瓦人聪明,直接给端来一大碗放在那,您茶里想厚想薄,自便。
调制奶茶是有秘诀的,不懂的话口感一定会打折扣……要先挑些奶皮子、擓一小块酥油在茶碗里,然后再冲煮好的茶汤。这样就才可以保证各方受热均匀,使味道达成一种平衡,如果奶皮子和酥油搭配的量又比较合适,应该真就能喝出该丝滑的时候丝滑、该奶糯的时候奶糯了。而那些反着操作的,就是那些往茶里加奶皮子和酥油的,口感则一定就会非常纠结,可能会喝下半碗去了酥油却还没有完全化开。
酥油馃子,是牧民日常的干粮。但这应该也是近几十年才如此的,因为他们之前的干粮主要是酥油炒面,馃子一般要节庆时才能吃到。因为是干粮,自然就会做的比较厚实;而厚实,自然可能就会炸不透。所以,那些馃子热的时候吃可能应该就还行,凉过后就也不见得好吃了,而且因为多油,感觉还会腻。我是把馃子放在炉盘上烤过后才吃的……



坐在炉边,一边捧着烘衣服,一边烘着自己,一边一碗碗地喝着奶茶……直到身体由内而外的暖合起来,甚至开始发汗。天突然又下起暴雨来,天色的阴沉,透过唯一能采光的小窗影响到了屋里。木屋里没有灯,又就只有我自己……在透过小窗,看雨。那感觉真好,——与幸福有关。然后就不自觉地自语道:感谢
主!
出发之初就在想,要是有机会在图瓦人的木屋里住几天,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实际就好了。本打算在禾木就达成愿望的,却给无故错过了,后就打算到喀纳斯了再说。可没曾想,竟是一场不期的暴雨给达成了愿望,而且还是这种真正的牧民人家……显然所得的已经超出了之前的预想。
此前的确没想过,可以冒然闯入一户图瓦人家,并要求被接待……这当然不会是要质疑人家图瓦人的朴实和仗义,而是没敢想凭什么可以去打扰人家,要求人家来满足我的好奇心。当然可以给钱,毕竟大家都跟钱没有仇,但那样是不是真的合适?而且又给多少才合适呢?给多了味道肯定就变了,反而可能还会搅得人家无所适从、又欲罢不能。
——于是,时刻与我同在的
神就体察到了我的为难。因此就好像以往,给了我一份更好的、一份全套的礼物……先让我在那片天蓝云白下的野油菜花地里,被雾浪掠过;后在整个高纬度的深山幽谷里欣赏美景;又在那样暴虐的骤雨里长时间地艰行……之后,就才推出了这份意料之外的礼物。而统统这些,我这辈子应该都绝不可能再会有第二次遇见!于是,这整件事的动人之处,显然就已经不仅仅因为得到了。最妙的是,它无可推诿的让我知道是谁在赐予,因此就能涌出那么许多无以言表的感恩、感恩、感恩!
再有,就是那种否极泰来的快感了……说现如今的人们无论得到什么,三分钟后就会没有了感觉。想来主要还是因为得到的太容易,又无需太多付出。因此,
神的赐予就才会更显得宝贵,因为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至精疲力竭……却又不至于真的倒下去,之后才能得到。于是,就才会留下更长久的记忆,值得日后去品味。因为人最深层地记忆里总得有点悲催。


晚饭是奶奶给送过来的,只一个菜,——腊羊肉、羊肉熏肠炒葫芦瓜,配米饭。之前给兄长掏钱地时候,他有问我想吃什么?我说: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却是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会炒菜、蒸米饭。图瓦人平时主要吃面食、肉食和乳制品,逢年过节才会吃一两次米饭。过去是因为根本就很难买到大米,所以也就一切无从谈起(乌鲁木齐都买不到,连路都没有的这里上哪去买?)。现如今是能买到了,但因为还没有养成吃米饭的饮食习惯,于是这好像就成一个应景儿的意思,表明时代变了……
实际上,他们也真的是对炒菜喝蒸米饭全都不拿手,甚至也不见得真的喜欢吃。这也好理解,不拿手自然就做不好,做不好自然就不会喜欢吃了。所以,这顿晚饭……米饭里的水放多了;腊羊肉根本就嚼不动;而羊肉熏肠倒是好吃,却也因为火候不到,吃着很是费牙。但还是努力把饭菜都吃光了,因为感觉好,——我的到来,使这家人小小地过了一个节。
山里没有电,所以,天稍一黑大家就都早早睡下了。睡在靠近炉子的地方,那里是专门给客人的位置,因为那里最暖和。睡着前在想:要是明早雨没停,就留下来再住一天……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贿赂在馈送的人眼中看为宝玉,随处运动都得顺利。
一个人能不能坚守原则,是‘人以群分’的标准之一。贿赂,实际上就是用原则来交易短暂的利益。虽然可能会因此暂时‘顺利’,但终必要加倍的付上代价。因为贿赂能颠倒是非、扭曲公义,是挑战法律和道德。这其中随便一件被匡正,就必将有人要深陷万劫不复。所以,但凡身边有人无视原则,定要尽早断了交往,免得日后受牵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