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2022-11-01 14:59:59)
标签:

走遍中国

贵州黔东南

荔波

大七孔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2010年5月6日   礼拜四   晴到阵雨 夜间大雨

昨天从小七孔回来后感觉有点儿累,就在房间里先眯了一会儿……不想醒来天就已经黑了。出到厅里大家在晚饭,就也坐了下去。期间,房东小孟来跟贵阳太太说:你家小孩不是说想吃竹筒饭吗?我们现在开始泡糯米,要晚一点才做,今天剩的那几筒就不给你们了,你们明早吃新鲜的吧……

听着突然就意识到,这事好像有些稀奇哦……小孟家在卖竹筒饭,这是一来就知道的,可在人家这都已经住一个来月了,居然还一次都没说要尝尝,这是不是也太不捧人家场了?

再有就是,这都已经玩了近年了,而且也都已经到齐过了湘、滇、桂、川、黔等地,可在这么一堆产竹、产米、产‘竹筒饭’的地方,我竟然还一次都没有吃过……这是不是就有点没道理了?细想一下,并不是一路上没有碰到过,而是碰到的那些统统都是蒸出来的、不是直接架竹筒在火上烤出来的,因此就感觉都不是太正宗,所以才就一直也没吃过了。


那么自省了一个晚上……早晨起来,直接就到后面的小孟家,从他家灶上拿了两筒竹筒饭、和两只他们自己吃的煮土鸡蛋,破开来给吃了。当然不会跟他们钱,大家前后住着,给钱多伤感情。

小孟家做的竹筒饭,当然是照人家布依族的传统做的……要先把腊肉和板栗弄碎,之后按比例配搭在泡发好的糯米里,然后一起装竹筒上灶去蒸……实话说,味道应该算是不错的,光腊肉里的油滋在糯米饭里的香气,就已经非常非常诱人了。而且也比较好玩嘛,吃之前还会有个刀劈竹子的仪式……可始终觉得,应该还是照书上记载的:直接架在火上烤……的味道会更好些。

跟小孟说起,他回说:很久没那么做过了,那么做太麻烦,人要守着时不时地转动竹筒,那样才不会把竹筒烧透、把饭烧焦,过去进山打猎的人才会那么做……你们觉得稀奇的,不过是我们曾经的家常。那么家常而已,当然是怎么方便就怎么来了,现如今,用电饭煲最方便(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今天要去大七孔的,当然还是跟那个中匈合璧的人家一起。出发前,吴大突然问说:附近有个原生态的‘瑶家大寨’,你们要不要去看看?那里未来可能会被开发,因为她确实很有特色……我正好要去赶墟,可以顺便开车带你们过去;之后再送你们到王蒙镇,你们可以在那里吃午饭;然后你们可以从镇上走路到大七孔,距离很近……大七孔景区里很小,一会儿就能转完,你们要是只去那里可能不到中午就回来了。

出来玩的人大多都懒得再动脑筋,巴不得凡事都能有人给安排好。所以吴大话音刚落,我们就都齐齐点头了,而且还主动提出要给分担一部分油费。如此,倒搞得吴大有些不好意思,连说不用,路都不远……扭捏了半天才收下我们硬塞给的钱。


车上公路,先绕到布依村的后过一座桥后往回开,之后在不远处的一个路口右转,很快驶上一条进山的野路。沿野路走大约半个小时的样子,就来到了那座‘瑶家大寨’。

既然吴大带了我们来,就又委托他给我们导游了一番。虽然导游的极不专业,但就一路讲到的那些信息,也还是让我们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他的‘导游辞’是这么开场的:寨子里有好些枇杷树,上面的枇杷可以随便摘来吃,只要你们会爬树……

那对匈牙利父子听了当即就开始摩拳擦掌。当几分钟后,刚碰到了第一株枇杷树,那个当爹的噌噌几下就上去了,并随即就开始往下扔枇杷……去从地上捡起一个来,在衣服上蹭两蹭,开吃。——啊呸,那枇杷又酸又涩,什么玩意儿!才尝了一枚,上半身就那抖了好半天。

几个人各自尝过后立马就都歇了。只有那个混血儿子不死心,蹲在树下又很是尝了几枚,之后终是龇牙咧嘴地站起来找妈去了。吴大还在那一个劲地辩解说:不应该,荔波的枇杷两周前就已经上市了……(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之后往寨子里去……吴大介绍说:这个寨子的瑶胞,是几十年前由政府动员从山里迁出来的。政府原本为他们建了那种连排的砖瓦安居房,但他们住不惯,之后就在那些房子的旁边,按他们瑶家的传统,陆续建起了现在这些全木结构的木楼……终就建成了如今的规模。因为大寨的位置不算很深山,交通也还便利,所以听说政府正在考虑把这里开发成一个旅游项目。能过几年再来,这里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瑶家传统的木楼,主体呈长方形,全木结构,双斜面顶。一般是楼上住人,楼下做畜棚、或堆杂物。瑶家人以家族为单位,或干脆同住一栋、或住相邻的几栋,几乎不存在分家远迁的。

他们的每一栋木楼里,都可以兄弟姊妹地同住好几户人家。木楼正中的厅室一般拿来共用,但如果家里实在人多,也可以拿来分隔成房间。但他们会在户与户相邻的木板壁上,特意留出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户,瑶胞称之‘开唠’,即方便家人随时问候、唠家常、传递小玩意等等,用以联络感情之用。


大寨的中心是‘瑶王府’,那是依坡而建的三栋呈‘品’字形排列的大屋。王府居高临下,面对着一个可聚纳数百人的广场,气势凛然!其他瑶民王府周遭,一切尊卑有序,错落有致。(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瑶王府)(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公共凉亭)(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禾仓)

在大寨里走走停停地转了近两个小时,感觉还真是挺涨见识。只是偌大个寨子里却没怎么看到有人,显得空荡荡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想进到哪栋木楼去做次家访(尤其是去瑶王府),可毕竟这里还没有开发,冒失闯入会显得唐突。


之前进寨子的时候顾其它了,没大注意到寨门附近的几个草亭、和周围一些人家的禾仓。转出来的时候,才特意过去看了看……

那些草亭是长方形的,每架约有两百来平米。它们的结构很简单,就是用粗细不同的原木,搭起最简单、牢固的‘介’字形架子;之后在顶上铺上足够的茅草,就好了。

吴大说:这是寨子里公共纳凉、休闲的地方,寨子里有正经事的时候,一般会聚到瑶王府前的广场去;但平时大家则都是聚在这里的……而且,几架草亭中好像有一架,还是专门给年轻人们用的。他们可以在那里对歌、嬉戏,在众人的监督下交往,然后就该干嘛干嘛……


而那些禾仓有两种,一种是筒形锥顶的茅草房;一种是‘介’字形的长方木壁瓦房。而两种禾仓的底部都同样悬空着,只用几根高约1.5米左右、粗大的木桩支撑,这样就会既便于通风,又利于隔潮了。

最有意思的是,在那些木桩的上端,都装有一个两头窄、中间粗,表面极光滑的鼓形陶墩……吴大给解释说:那是为要防止老鼠和蛇从底部爬上禾仓的装置,陶墩表面光滑、又中间圆鼓,可以使老鼠和蛇无法找到继续前行的着力点,那样就上不到禾仓了。——劳动人民果然有智慧!(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离开瑶家大寨后,吴大开车送我们到王蒙镇,之后他就赶紧赶墟了。如他所说,此刻正好就是午饭的时间。于是,我们就找了一家餐馆用餐。期间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混血儿子的就餐情况,感觉跟中国孩子还是有区别的;或者说,是这个家庭跟一般的中国家庭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整个用餐过程中,给孩子夹菜的好象一直都是那个匈牙利老爸。他总是这么跟孩子说:这个菜你可能会喜欢……不喜欢吗?你确定不要再试一下了吗……然后就算了。孩子好像真的很倔,不打算吃的东西真的是碰都不会碰

再就是,孩子吃饭很专心,眼睛一直都在餐桌上。而且整个就餐过程中,没见他有多余的动作,也没听到他说什么多余的话。不确定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一顿饭该吃多少东西,反正是感觉那孩子吃的好像并不很多,有半碗饭、一些蔬菜、一点鱼、几片肉和一小碗汤。他好象比较喜欢汤,有要求再添一点。


餐厅里没有儿童座椅,所以孩子可能坐着不舒服,于是后来就把饭碗抱在怀里开始站着吃了他用筷子很熟练,夹菜什么的完全没问题。但在把到的菜放进嘴里的过程中,有出现一个协调性的问题……就是他好像总不能顺利地做到这个动作,而是要把小臂停在眼前的某个位置,然后张大小嘴伸长脖子往菜上凑……所以,除非他碗里有菜,否则他的每一个吃菜动作,就会显得极其地卖力。

孩子比我们先吃完,得到允许后离开餐桌,在餐厅里转了一圈。之后回来,小声跟妈妈说了句‘冰柜里有可乐’之类的话。妈妈就说:你才刚吃完饭哦。爸爸说:而且今天又不是周末……孩子也就没有纠缠了。但在之后结账要离开的时候,却看到夫妇俩有让孩子去拿一听可乐。有原则,也有妥协……天呐,被他们做的那么行云流水。(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从镇上走路到‘大七孔景区’用不到一刻钟……去到,办好门票后,里面的人问说,要不要乘小艇?被我们果断拒绝了。攻略上说,景区纵深一共不过三公里,正常走路来回也就一个多小时。乘小艇五分钟不到就去了大半,那这景区不是不到半个小时就转完了?也太快餐了吧……

他们也许不很明白,所谓观光揽胜,要的不仅仅只是能看一眼主题部分,那自始至终的整个过程也同样是重要的……从进入景区后,精神是不是马上就放松下来;到一路前行,虽然可能景色平平,但因为其它种种(比如足够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整洁等等),是不是开始就能感觉到惬意;到之后终于看到了有画龙点睛效果的主题景观,使心旷神怡……再到往下,会不会有什么意外的惊喜发现;再到离开时,会不会感觉意犹未尽,等等等等……归根到底,是观光者在整个这期间的体验和感受,有没有能让心情尽可能长时间的感到愉悦?


大七孔景区设定的观光线路往返就只那么一条……那是一处狭长的喀斯特峡谷,峡谷两侧相对高耸着数十丈的危崖峭壁,其间胁着的一汪‘打命水’(孟塘河)从前方不知深邃几许的某处幽而来。而整个峡谷空间逼仄的环境,导致不同方向而来的气流,被迫在这里交汇、却又不堪拥挤,因而就争相胡乱流窜……于是,就成了股股呼呼作响的峡风。而这,应该就是这里被称作‘恐怖峡’的缘故了。

这一部分的观光通道,大部分是在一侧峭壁上凿壁而建的栈道。据说一旦下起暴雨,栈道就会很快被上涨的河水淹没。所以每到那种时候,景区就会暂时关闭。(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午后的天一直阴着,沿栈道一路而去,始终会有(也当然会有)一种‘被压迫感’,而且越前行感觉就越明显……于是不自觉地就会感到身为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和脆弱。因此,心头不由就生出了些许的敬畏,就不敢再有半点戏谑了。

终于在公里后的尽头,看到了那座不得不昂头仰视的“天生桥”……“桥”高至60米余,身厚10米,孔宽约20米,孔穹下倒挂着巨形的钟乳。

在喀斯特环境里,“天生桥”的存在不应该算稀奇,看规模大小而已。而眼前这座“桥”,够规模,有气势!它凛然俯视,雄姿张扬,气势恢宏……绝对是威武强悍的一尊榜样。如果不是‘桥身’一侧的岩壁上,石缝裂隙中生出了些绿草藤萝,用青叶红花漫布了大片山体,怕就不见有丝毫温良气息了


这里已经走到了景区的尽头,却始终没有提到过冠名景区的那座所谓大七孔……桥”,怎么回事?——因为景区里从来也没有那座‘桥’。但在地区范围内,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是在不很远处的王蒙镇西头……那么如此就可知,这里把景区称做“大七孔”,该只是为要呼应那边的“小七孔”,这样对外宣传起来就可以比较讨巧了。(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原路返回,距离“天生桥”不远处有一汪清潭,潭边有一个卫生间、和一块只用中文写着“禁止游泳”的牌子。可一个没留意,同行的那家人,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进卫生间去换上了泳装,并跟着就都下了水。

景区里当时一共也没有几个游客,人家又“看不懂”中文,就让玩一会儿呗……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位匈牙利老爸对待儿子的耐心……老爸在水里,鼓励坐在岸边只把脚伸进水里的儿子说:跳下来,就象爸爸刚才那样……不要怕,爸爸会接住你的……你没问题,一定行的……那老爸不断、不断、不断地说了好长时间,可那儿子却始终不敢下水。而那老爸却也始终没有生气,甚至言语里没有过丝毫的不耐烦,一直就只那么满是慈爱期待地,一次又一次地鼓励着……

于是突然就感觉,这爷们儿真是太有资格为人父、及为人夫了。相处的几天里,总能看到他对太太、对儿子的各种关怀和体贴。尤其是他对他们说话时,语气和语速几乎完全一致,永远都透着诚恳和坚定……平实而显得温情,令人难忘地表现着涵养和善良。


意外是随时都会发生的……那家人在水里还没有玩尽兴,全无先兆的暴雨就倾盆地扣了下来!他们赶紧上岸进卫生间去换衣服,我则一通狂奔到大门口,躲进了附近的一个小亭子里。好一会儿后他们才过来,自然是个个都被淋成了落汤鸡的。

不知道雨什么时候才能停。感觉傻等太被动,所以雨势稍稍小下来后,我们就赶紧往公路上跑,指望能拦下一辆顺风车搭我们回去。车是很快就拦到了,不过有点点特殊,——是一辆马车。送我们回到两公里外的住处,乘价:1元/人。(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 作恶,为王所憎恶,因国位是靠公义坚立。

                                          ——《箴言16:12》


若心里不憎恶恶行,公义就会显得碍手碍脚。使人恐惧、或使人贪婪,都会驱动欲望;而追逐欲望,就一定会变得愚昧而痛苦。使然者明确是在作恶,当恶横行,报应也就跟着来了。(原创)走遍中国----贵州--荔波--小七孔--瑶家大寨和大七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