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2022-06-09 14:58:52)
标签:

走遍中国

拉萨

纲吉餐厅

拉萨厨房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这天,晴子突然打电话来,说要介绍一个群友认识,因为群友也是基督徒。如此就认识了赵弟兄。

赵弟兄是湖南人,跟晴子除了同在广东惠州工作,其他再能扯上关系,单就是因为他俩同在一个有“惠州 · 西藏”四个字的QQ群里。最近当得知晴子来拉萨后,他就也莫名其妙地跟来了。照他说:来是迟早要来的,但这次来却完全不在计划内,所以就也完全没有具体的目的或目标。只是最近的确碰到了些事,有点乱,想找地方捋一捋……就权把这个当事吧。【晴子 见 (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流水记事

令弟兄纠结的事还真不少……工作上进入了上不上、下不下的瓶颈区是一个事;一段复杂的跨国恋,也搅得他有些进退维谷。弟兄虽然年纪将近而立,阅历却极单纯,人又性情,凡事来不得快刀斩乱麻……那确实就够苦恼的了。(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花了一个下午,居“旁观者清”之位,帮弟兄将他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地各种分析了一下。没说要解决问题,也不觉得有本事解决问题,单就是帮他调整思维角度,从另外的方面审视了一下问题……结果,之后他居然说,整个人好些就轻松了。

过后想这事挺感慨……想现如今的人,好像已经不大会把自己的纠结,向人倾诉或寻求帮助了,人们大都选择了独自承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发现身边好像没有可倾诉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是为要维护自己那外强中干的自尊。

其实好多时候,人的纠结不过是把自己堵在了一道死胡同里。随便有人给点一下,自己就能走出来。事情终归得自己解决,但能有人帮忙给提一口气,感觉就会非常不同。至于自尊,跟能够‘解决问题’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老早就看有哲人说:人成熟与否的表现,其中一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把自尊踩在脚下。


因此,就也特别想到了当基督徒碰到烦心事时……基督徒该是已然认可了自己的贫乏,认可了自己所知所能的极其有限。也就是说,因着面对现实已然就绝了骄傲,谦卑了下来。那么,如此在教会里寻求帮助,该就也不困难了。

教会是每个基督徒的家,是 神之爱的团契。这里不需要金钱、物质地堆积,需要的只是你愿意以诚实奉献,也愿意打开心扉。这里虽不见得能马上解决多少具体问题,但总能有人愿意倾听你的诉说,总有曾经类似遭遇的人能以同理心来表达关怀,这些不也同样能给予人许多鼓舞吗?何况大家还能为此同心合意地祷告……

而《圣经》中又记着说: 耶和华(神)远离恶人,却垂听义人的祷告。  ——《旧约 · 箴言1529 我们不正就是那因信靠 神,而被称义的义人吗? 神垂听我们的祷告,就意味着凡事都会有 神的参与。虽然我们不知道 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时间,但我们一贯确信 神从来不会耽误事不是吗?而这些,就是基督徒遇事的底气了。


很是遗憾,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安排弟兄去四处转转……几天后,又一起去甜茶馆喝茶时,弟兄突然说:这些天我想了很多……你说的对,我们有教会、有那么多熟悉的弟兄姊妹,有时间拉大家出来喝喝茶、聊聊天,对彼此在方方面面应该就都是有帮忙的。我熟悉的他们都在惠州,那我跑来拉萨做什么?我应该心情好的时候再出来玩,那样应该才比较划算……所以我觉得应该回去了。

第二天,弟兄就回了广东。几天后,晴子就也离开了拉萨。但她是一路搭顺风车去了丽江……(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2009年9月8日   礼拜二   多云

昨天晚上老金打电话来说,三天前他送几个浙江客人从成都到达林芝……林芝到拉萨有班车,他就不继续送了。之前客人们说,到拉萨后也要去纳木措和珠峰,所以就给他们留了我的电话……

——下午,果然就接到了那几个人的电话。说是正在大昭寺广场斜对面的“刚吉餐厅”喝茶,想见面聊聊。


好像从来没有在“刚吉餐厅”吃过东西,却是经常会去那里喝茶。一是因为离住的地方比较近,走路只几分钟就能到;二是因为它楼上有个可以一览大昭寺广场的露台,从那里可以遍观广场上的众生相,很是有些意思;再就是,餐厅里有一堆的老物件,比如那些很有些年头了的藏式台、椅;那些很有年头了的各等摆件、挂件;以及墙上那些很有年头了的关于拉萨的老照片等等,这些都极容易让人产生恍如隔世的错觉,因此就生出些那种或资或古的小调调,于是就更有些沉迷了。

因为白天总在忙,所以经常都是晚上去。那会儿的客人大多都会坐到露台上去,餐厅里反而就常是空的。餐厅的空间其实不大,客人稍微一多就会显得逼仄。但因为此刻统统都去了露台,又因为餐厅里的灯光好像有意的不让它太亮,所以,当一个人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陪着那一堆老物件,又一壶茶、一包烟、一本书地,打发掉一段拉萨时光,感觉就真仿佛是没在今世了……(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浙江客人有四位,其中一位居然还是 主内的姊妹。姊妹叫 Ann,杭州人,另外三位都是她的网友。他们都是第一次来西藏,完全两眼一抹黑,所以寒暄过后只三言两语,就敲定了第二天去纳木措的行程。

之后继续闲聊时,他们问说在哪里能吃到比较地道的藏餐?直接就向他们推荐了隔壁的“拉萨厨房”。且不说“拉萨厨房”在国内外的各种旅游攻略上被如何推介,单就人家这店名,看着就那么的有味道、那么的亲民。人家没说自己是‘大饭庄’‘大酒家’,人家就是个谁家都会有的‘厨房’,而且是一个专门做藏餐的拉萨的‘厨房’。谁吃饭还不得经过‘厨房’,到拉萨来不也得吃饭吗,不就得到‘拉萨厨房’来吗?

转场的时候,他们在门口巧遇了在林芝认识的骑手阿俊,就拉了他同去。Ann介绍说,阿俊是从南京一路骑自行车到拉萨的……


来早了,没到饭点儿,“厨房”里还没上客。一行人落座后先就开始审菜单,因为还什么都没吃过,所以就样样都想试一下,于是菜点的就有些离谱了。不过好在人多,精壮年也多,就总不至于造成浪费。

菜一道道地端上来,被“评委”们一一地试过。有些一下就会抢光,比如藏煎饼、牛肉馅饼、烤小牛排等等;有些则就成了摆设,几乎再没人碰,比如糌粑、酸奶泡饭什么的。尤其是那个酸奶泡饭,吃法不习惯不说,对做为主材的那种大米也实在不能习惯,那种米的米粒瘦瘦长长的,煮成饭后也几乎还是原样,而且完全没有粮香,吃到嘴里寡寡的……

奇怪的是,好好的一大份咖喱牛肉也不大有人吃。说是都不太习惯正宗的印度咖喱,嫌味重,于是直接就整盘地端了过来。(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因为饭前做谢饭祷告时,被坐在对面的阿俊看到,他就说:你是基督徒?我也是。那么加上Ann,我们三个人就有了自己的话题。但发现阿俊除了提问题,却是极少有信息分享。初次见面也不好多问,就尽可能地分享了一些见证。期间记得他有问说:什么是神迹,你有碰到过吗?这样回他……

 神的一切作为,就都是神迹。 神藉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显明 祂的作为,这是人类无可推诿的。太阳从东边升起,在西边落下;四季依次更替,树木春绿秋黄,等等,这些就都是神迹。这一切在《圣经》中有详细记载,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如果一定要以为,只有超自然的事件才能算为神迹,那么,《出埃及记》中的以色列人应该是看过不少了的。可又怎么样了呢?不是一样说背叛就背叛了吗?所以说,无论多么神奇的现象,人看多了也就不会再当它是回事了。那么同样的,无论什么样的恩惠,一旦享用成了习惯,人就也不会再当它是恩惠了。——世人易忘,本性如此!

所以,一个成熟的基督徒,决不会再单追求那些超自然的所谓神迹。他应该已经学会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就能感知到 神从最初就一贯赐予我们的一切恩惠。并认可统统这些,就都是 神最真实的神迹。


阿俊当时一直在听,始终没有多说什么,直到饭后分手。分手时给阿俊留了电话,希望他有时间打来,约了再聊聊……他却一直也没打来。

Ann一行第二天去了纳木措,回来后就都同住到酒店来了。却是因为谭师傅的车刚离开,而他们几个人的时间又不足够,所以就让他们自己找了辆车去珠峰……(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大约两周后的一天下午,突然接到一个从南京打来的陌生电话。对方自我介绍说,是阿俊的姑姑,姓朱。她说,因为家族多年来连生变故,导致阿俊自小就开始独立生活。虽然经济上没有问题,但毕竟少人陪伴,于是就使得性格中少了自信,情感上也难免脆弱,所以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都少了从容。

她说,之前因为婚姻问题,她自己也曾一度消沉多年,所以感觉跟阿俊有些同命相连……几年前有人向她传福音,她心里感动就接受了,之后带阿俊接受了。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大约从两年前开始,他们就再没有去教会参加团契生活了。

——应该是和阿俊见面后的第二天,他就离开拉萨回了南京。

朱姐告诉说:阿俊回来后来见我,他很激动,该是把你对他说的话背了一遍给我听……于是,我们就开始审视我们作为基督徒的生活状态,发觉已然南辕北辙……所以几天前,终于就又回了教会。而教会里的好些弟兄姊妹,居然都还记得我们。他们问我们这些年怎么不见了人,去哪了?我就对他们说:我到埃及籴米去了……(这是《圣经》记事,可以理解为:走弯路,浪费了时间)

 

《圣经》中这样记载: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新约 · 雅各书5:19-20》

——能有机会做这样一件事当然是开心的。同时也感慨,人是否该活在信仰生活里,其区别在哪里?人如果没有信仰,拿什么来定义是非,又拿什么来指导价值呢?最多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而大多数的人云亦云,最终不过是些自相矛盾的东西,可悲的是,因此就会使人陷入迷茫,不见了前途。

而信仰生活,就好比灯塔于夜行的航船,船即使行在黑夜里,也会有一个明确的指引。这个指引是可靠的,因为已经有足够多、足够久的经历可做见证;这个指引是独一的,完全没有似是而非,一切都明明白白,无论如何试探都会经得起考验。因为有指引,所以价值明确,方向明确,人生因此或者就能远避一些诱惑,少走一些弯路。而仅仅这些,已经就足够人一生受益了。但就信仰能给予人的,这些却怕还不及万一。

——难道这还不值得去追求吗?(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诸般勤劳都有益处;嘴上多言乃致穷乏。

——《箴言14:22


单凭勤劳能不能富贵不好说,但使衣食无忧应该没问题。而那些懒惰的绝对会一无是处,这应该也没问题。这里的‘嘴上多言’,主要是指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人有想法是一回事,能落实是另一回事,而只会挂在嘴上、让思想超前于行动的人,他们则是必定要招致穷乏的,否则人就都去耍嘴皮子好了。(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兄弟姊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