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雪顿节--纳木措

标签:
走遍中国西藏纳木措雪顿节《圣经》 |
我们的车努力地往高处爬行着,这是一段蜿蜒的盘山路,据说到达山口至少得30公里。这段路非常非常的麻烦,一年当中能通行的时间不足五个月,每年从十月下旬到来年五月,这里会被大雪封堵;而夏季多雨,导致路面湿滑泥泞,行车也会有风险;秋季的情况会好些,但高原的春、秋两季常常转瞬即逝,而且随时会穿插雨、雪……所以,无论什么时节,想经此痛快地前往圣湖,好像就都是要赌上些运气的了。
此刻的多杰正在全神贯注地开车……他的身体前倾着,胸膛几乎要压上方向盘;那双圆圆的大眼睛凸瞪着,好像眼珠分分钟要射穿挡风玻璃先行离开……总之,看他那架势应该是更愿意下车,象头牦牛那样地去拉着车跑。于是就在想:也好,多杰如果每次上山都这个架势,应该就不会去注意那些灰色的山体了,那山坡上除象征性地缀着些山草,就再无其它,虽也山岩突兀,却实在不见有什么可爱处,不看反而好。
却是此刻骄阳正艳,惹得碧空纯全,与那灰山形成了鲜明的色差,于是,好像就也成全了些高原该有的样子。
其实之前从拉萨出来,海拔就在一路攀升,只是200多公里的路程,化解了升幅于人体的各种感应。拉萨的平均海拔为3600M,到当雄已升至4300M,此刻的一路上行,至山顶的垭口,海拔就已近5200M了。而这段路仅几十公里,于是一些人立马就有了反应,那些托着氧气瓶的就都是……不过,此刻自垭口往西,已经就能远眺纳木措了。虽然此刻的她,还仅是一块薄薄的蓝色玉片。
所有旅行社的车辆都会在这里停一下……一来,是之前30余公里的盘山路由低而高,游客们的视野长时间受制于山谷的逼仄,已然疲倦难耐。此刻终于上到垭口,视野开朗了,得让大家调剂一下;二来,也是要让大家感受一下在海拔5000M以上,人会是个什么状态……以及,总得给大家一个值得拍照留念的机会。于是,那些被风吹的举步艰难的游客们,就都纷纷跑去跟那块书有‘那根拉’三个字的大石头拍照了。
导游们腰间的扩音器因为要盖住咧咧风声,明显是开到了最大功率。而他们的导游辞则更是一个赛一个的煽情……
:看哪,这里可以临高望远,目穷千里。所谓心旷神怡、逸兴横飞,这里该是最最合适的地方了。
:这里可能就是您这一生,能脚踏实地的最高海拔了!看哪,这里的天纯蓝、云纯白、五彩经幡在飞扬,这里就是我们伟大的西藏……
:看哪,这里满满的都是西藏元素……大地,全无遮掩的广袤着、辽阔着,一直伸向遥远的云天;群山,肆意张扬着它的雄壮巍峨,奋力舒展着它的博大包容;风起云涌,永远是不羁的神采,总要纠合庄严与桀骜共舞……而在这里,最最卑下的故事,也要从“世界屋脊”讲起……这就是西藏,就是那个世上唯一能俯视天下的地方。
多杰是绝对学不会这些的,却并不妨碍他至少学会了在这停车……‘树’下车后先随大溜去瞻仰了“那根拉”,可只几分钟,就被风吹的摇摇晃晃地回来了。她当时的动作很忙,护眼睛的一只手一会儿要遮阳、一会儿要防风沙迷了眼睛;另一只手则一会儿要揪紧衣服的前襟御寒,一会儿要因为人被风吹偏了路,本能地乍起来保持平衡……而且她整个人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偏右,大有走不回来了的意思。
——于是突然就来了感觉,走上去抓住她,拉她到路边,想以“辽阔”为背景拍几张片。却又立马就发现那根本是不可能,因为只让她摆了个‘展翅高飞’的pose,就眼睁睁地看着,仅几秒钟,她外套的拉链就被风退下了一大半。于是她要不赶紧用手护着,下一秒风可能就会脱了她的外套,并直接给她‘抢走’……
可总不能双手揪着衣襟拍吧,那叫个什么pose?又因为之前有警告过她‘有文凭的人拍照时出剪刀手会被罚款”……所以,她最终的pose实在就也不知道该怎么定义了:一手揪着外套的前襟,一手45°乍起,一双原本超大的眼睛被风吹的眯成了一条缝……
离开垭口下山,道路继续朝西,不很久就下到了湖区周边的草甸湿地。突然有些感慨,因为发现如果直接说这里‘水草肥美’,大多数人可能会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们根本可能还从来没见到真正的水草地。
——这里远看没什么,好像就是些普通的草场。只有近前去看才会发现,这里的青草茁壮,积草成甸,踩上去是有弹性的;而且其间流淌着无数缕涓涓细水,在日光的照耀下流水波光盈盈,会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而远处的湖边,游牧人家的牦牛毡帐篷象一颗颗黑色碧玺,随意地散落着。距离帐篷不远,又自在地游弋着成群的牛羊……它们完全不怕人,不怕车,也明显一无所缺。而统统这一切,尽显得那么吉祥、和谐、从容……于是,‘水草肥美’,这个词自然而然就会从口中溜出来。
行进中的车突然一个90°右转,就拐进了“扎西半岛”,这里是纳木措湖区内唯一能为游客提供食宿的地方。因为纳木措属于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核心湖区内不能有任何永久性的建筑,因此,可做游客接待的就只能是些帐篷、或简易的彩钢房。而且整个半岛的客容量有限,统共加起来可能也不过百来个床位。可即使如此,大家也是各有名号的,比如这边的几顶帐篷,人家就叫“XX宾馆”;而那边的几间彩钢房,就可以叫“XXX大酒店”了,等等。
多杰把车停在了一家“大酒店”门前,将我们交给了那个爆乳肥臀、戴着一副超高度近视眼镜的中年四川女人。完了撇下一句:哥哥,我明天早晨来接你们……之后就匆匆地开车走了。路上他一直在接听电话,可区域内的信号却时有时无,于是搞的他挺崩溃。过节嘛,谁家还没点事儿,赶紧走吧……
四川女人把‘树’和我,带进一间里面除了四张床和一个藏式柜几,就再别无其它了的彩钢房。对我们说:需要啥子就跟我说,这个房间我就不再往里住人了……之后离开。也懒得解释,休息一下后赶紧去游湖才是正经。
纳木措湖边有一条已经很成熟了的游览环线,可那应该是给旅行团的游客们准备的。而向来不走寻常路的人,却是带着‘树’上了那座可以俯视整个环线的小山。并不是因为知道山上可以看到什么更奇异的景致,而仅仅是想避开路上那些喧嚷的人群。纳木措是什么地方?——是高原圣湖,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是最该有宁静的地方……所以,实在也就是想体会一下‘最该’而已,没别的。
——至于要拉上‘树’,那是因为既然带她出来了,就得保证她能安全地回去。我有没有‘护花’的本事,那属于‘问题二’;但让她始终在视线内,总算是应该尽的人事。至于她是否需要这些,那就不是我该操心的事了。却是自信于,因为这里是纳木措,所以无论你在什么环境、从什么角度去欣赏她,就都应该能被她、哪怕是最随意的美丽而折服。于是,也就不会在乎其它了。
纳木措,藏译的意思是:天湖。她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一大的湖泊,也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从小山上俯瞰纳木措,最令人惊叹的,应该是她的湛蓝和纯净。她实在就是一块最最无瑕的美玉,被上天信手嵌在了最最近天的地方,于是就做起了忠心天地的灵媒,天上人间地传达着天谕人愿的信息。在她尽是美好,尽是柔婉,纯洁处子,端庄彩虹。
偶尔,湖上不知从哪里兴起了些涟漪,水波荡漾而去,使原本如镜的水面,登时好似精灵们轻抖起了蓝绸浪浪。有时涟漪也会几处并生,又微风助澜,于是跌浪相交,波影成趣,使湖上划出好些奇幻图像……煞是好看。
——这样的景致,非临高再难见到。
之后,又想下到湖边去看看。就先看好哪一处湖边没人,之后随便拣个下坡,连跳带滑地下了山。身后的‘树’却胡乱喊着:我不行,我不行……只得在山下吼着给指点了一下……也就平安地下来了。过后告诉她:因为你当时的位置上不上、下不下,本来没什么,你却自认为‘命悬一线’,于是整个精神就专注了……有时候人一专注,常就能干成些从前自以为‘不能’的事情。
在湖边找一块浸在水中的石头坐下……眼前湖水之清澈,理所当然能清晰地看到水中卵石的纹路。突然想尝尝那湖水,——干嘛不!就俯下身掬一捧来含在嘴里……咦?这咸水湖的水竟然并不很咸,倒是觉得清凉,清凉的仿佛能醒人肺腑。
此刻已夕阳迟暮,余辉却绚烂依旧,且将湖面映得鳞鳞耀眼。四下里除了隐隐风声和轻涛拍岸,全无其它。‘树’在视线以内的某处,但没有要过来的意思。于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夕阳里,似乎就感受到了自然那最最本初的质地,它纯粹的全无杂质,连时间仿佛都已不再具有意义,于是,就开始被消化起了欲望和冲动……
于是,最当初的那句话就再遥遥荡来……人生,不过二十个日落啊。
起身沿湖畔游走一阵,送斜阳归去……对岸连绵不绝的,是与纳木措生死相依的念青唐古拉,它重峦叠嶂,豪迈英武。不知道曾经怎样的誓言,使两厢如此无怨无悔地忠守,一过就是这百万年?想来他们该是幸福的,因为常相厮守,朝暮为伴,于寂静处,与日月老。还待如何?
回到半岛营地,天就已经完全黑了。之前没觉得,这会儿才感觉到脑袋在隐隐作痛。开始还不信会高反,晚饭后痛感明显加剧了,于是赶紧回房间上床去躺着。却始终难以入睡,——主要是给半岛供电的那台大功率发电机发出的隆隆声作祟。直忍到11:00后停机了,才渐渐睡去……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设立诡计的,被人恨恶。
以狂傲自恃的愚妄人有两种,一种冲动鲁莽,‘轻易发怒’;另一种冷静自律,能‘设立诡计’。前一种人可能随即就会承担行事后的恶果,因为愤怒永远始于愚蠢,终于悔恨。而后一种人虽然可能暂时会得逞,但终必败露,‘被人恨恶’。对他们最大的惩罚,并不是没有人会再相信他们,以放逐他们孤独终身;而是他们自己不会再相信任何人,因此,长久地生活在被自己营造的绝望、恐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