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追求的写作状态:精神文化艺术》

(2010-07-02 20:18:26)
标签:

老祥

杂文

艺术

90后

精神文化

文化

分类: 杂文

    关于90后谈艺术,说起来犹如老百姓谈政治国事一样,看上去极不对称,甚是有荒缪之举。其实不然,政治的核心在那里?还不是对自己的江山加以牢固、锦上添花。而固有一座空城有何用途,所以核心力量还在于人民。如不听人民的心声再慎重斟酌的政治策略也付入流水,譬如内战为何国民党会败?主要原因还不是败在民心上,古人曰:“得民心者,得天下”艺术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我不想从话题里把自己也变得沉重,所以只能在艺术还没有沉重之前,先把自己变得沉重。因为我始终相信在话题里沉重甚久的人,也搞不出什么艺术。


    我所理解的精神文化艺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脱离生活本质。这里所指的生活本质是物质上的,我们所产生的一种状态是产生在精神文化上的。一个依托利益生产文字的人,充饥量顶多算是个“写手”而我们任“生活物质”左右的文字又会产生何等层次的艺术?王小波生前说:他不能说出“活过爱过写过”司汤达一样话,所以趁着在世赶紧弥补。我想王小波是对的,所以我不仅弥补还会在有生之年加以时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写作精神。


    真正的精神文化艺术的产生会带来一些之前没有的效果。我想历代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只是没有人提倡与实现这种状态。家庭、社会两者对人的影响,相对来说社会更深一层,。早入社会的人有一种“社会心理”而这种心理偏重与“家庭心理”更考虑于社会形式,譬如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总是安排的比较妥当,23岁准时结婚,也急着抱孙子,日子平平坦坦不愁吃穿足以。而处于社会深层的子女,就有一种“反叛心理”他们会不拘谨于现状,会考虑的更长远,事业婚姻问题都比“家庭心理”考虑的前卫以及成熟,当然这样也只是很局限性的比喻。但是,我认为我们需要这种局限性。

  
    贫穷只是短暂的,“人生苦短”正是最象征的诠释。在没有充裕财力的支托,完成精神文化艺术这种状态必须要迎合贫穷这个字眼。但是不畏贫穷与清苦是实现这种状态的前提。我也很坚信如果能保持这种核心,会大大减少:“饿了的人总是在挨饿而吃饱的却撑着也不让出点” 这种形式。

   
   以上算是个人的观点,所以只能是“我追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