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9'驴游“夜郎”记(续3)

(2009-04-04 21:09:13)
标签:

朗德上寨

苗族

西江

旅游

返璞归真入苗寨

早上7点钟乘头班车去黔东南苗族侗族州府凯里。汽车在大山的浓雾里的穿行,不时还下起小雨。不到110公里的路走了3个小时。临近中午到达凯里,换乘开往朗德的小客车,又经过一小时到达返璞归真的朗德上寨(朗德分上、下两个苗寨,相距1.5公里)。09'驴游“夜郎”记(续3)

上寨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出生地,当年打仗用的刀枪箭戟自是遗留了不少。那时清兵整整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大怒之下把寨子烧光,人口几乎被杀绝,侥幸有15人逃至深山野林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这15人组成了4户人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如今全寨已经有100多户,500多人。郎德上寨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蜿蜒的卵石路在屋檐间时隐时现,偶尔还能听到两嗓子苗民的歌声。苗族的服饰有很多种,这里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 “长裙苗”。寨前有一条小河逶迤如龙蛇,小水车三三两两,山上有松杉茂密的“护寨林”。寨子依然保留着两个古老的寨门,山坡上一座座三层木楼鳞次栉比。中心的地坪上是寨子的“广场”—铜鼓场,苗族以鼓作为自己的联络工具。铜鼓场用鹅卵石铺成,上面还有相向而对的两匹骏马图案,一根苗族特有的上“刀山”柱子矗立场地中央。每当寨子里有大的事情,或重大节日都会敲起青铜鼓在此集会和表演。

这个不大的苗寨还曾经是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地,当时小寨着实热闹了一番。

苗家木楼的底层是圈养猪牛和存放农具,二层住人,三层存放粮食,条件好些的家庭已经将牲畜圈与人住房分开来。房子地基很简单,夯实一下,堆砌几个石礅,房子的立柱就直接立在上面,没有任何连接,完全靠房屋的重量稳定。而整幢木楼都是靠木质构件的榫卯相连,形成一体。我们住在一户苗族的木楼上,一人走路,整幢楼都在响,一人说话,大家都能听见。这里知名度不很到,游客不是很多,来这里的大多也是过客,待一会儿就走了。所以傍晚这里感觉出奇的寂静,是都市闹人发傻的好去处,好像只有人走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兹嘎....兹嘎….”。

最难忘的事情就是上“茅厕”,只能这样称呼,如叫它卫生间或TOILIT都太夸张了,两块木板搭在石头砌成的大方池子上,要颤颤悠悠地走上去,轻轻的蹲下……,刺鼻的“氨”味,让人实在难忍,意志不坚强的人肯定恨不得“腾”地一下,冲出裂开着大逢子的小木门。

这真的就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体验民风也是我规划此次行走黔南各州的目的所在。

晚上,这户人家住进了一位日本游客河边健一,他已是一人三次来中国旅行了。虽不会说中文,但由于共同是用“汉字”,大家一边写汉字,一边说英语,从中日交流的历史到近代的战争,从他来华动机到中日人民应当增加相互交流和了解,我们相互谈了很久。他是大学老师,从他那里得知决大多数日本人士承认侵略战争,知道给中国人民很大伤害,他还形象地比喻“你的脚被他人踩了当然痛了”。在日本不同于中国全国统一教材,那里共有二十多种版本的教材,“教科书”问题也只是当中的一、两种而已,日本右翼势力不是主流政治。

我真的不希望再发生战争,无论哪个民族间、哪个国家间。因为倒霉的永远是大多数的人民,而不是那些政治狂人们。

第二天早上,苗家主人还没起床,我们又踏着晨曦出发了。

大山里依然很静,大山、溪流、杉林、翠竹、粉红色的桃花,不时远处树林里传来清脆的小鸟叫声……寨子里早起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缭绕在半山坡上,只有几个上学去的小孩子和我们一起在山路上步行。此情此景,不尽使我想起笛子演奏乐曲—《苗岭的早晨》,乐曲当中所表现的不正是眼前所看到、所能听到的一排景象吗?真的身临其境,让人陶醉哦。

走到朗德下寨,搭上进城卖米卖菜的车子,看着身边箩筐里盛满了还带着露水的新鲜青葱、韭菜,开始和身穿民族服装,盘头插花的苗族妇女攀谈起来……

不知不觉到了雷山县城,寄存行李后买票去西江,前往久负盛名的西江苗寨。乘坐的车子半路还抛锚,几个乘客只得沿着稻田埂上向山下走去,好在已经看到不太远的寨子。其中有位81岁的老人也和我们一起行走。这里的许多老人身体都十分健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很少有“都市疾病”。

西江的确大很多,远眺寨子就像一支长者牛角样子的牛头,山坡上布满了苗族人家,看上去很是壮观。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有上千户、近5000人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西江苗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时间长河已经让这里发展的相当规模,而且自成一体,除了有村长、支书外,还有民间自己的首领:“鼓藏头”和“活路头”。

“鼓藏节”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节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据说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虎年迁到西江的,虎年至虎年恰合一个小甲子(13年)。13年一次鼓藏节也就约定俗成。

“鼓藏头”是寨子的总理事务,即社会道德、治安保卫等。由家族世系。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听“鼓藏头”家凌晨五点以前杀猪叫的声音以后,四边人才能动手。鼓藏节到来的头两年,规定第一年(鼠年)为起鼓(引鼓),要跳芦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芦笙首先由“鼓藏头”家的姑娘先起头跳两圈,其余村寨的男女才能进场去载歌载舞。而“活路头”则是司职同农业生产有关仪式的老大。每年的播种节要由活路头带领祭拜,并传达当年的起工时间。至今,西江居民依然认可他们司职的神圣性和合法性。

但是这里也被开发的有些走了样子,尤其是山下的商业街,原生态地东西比朗德上寨要少。那里虽小,但是原汁原味。从凯里到雷山走老路的话,还路过一个叫“季刀”的寨子也不错。

                                                 

                                                          2009年3月13日

交通:

到达:凯里-朗德上寨,中巴9元,20公里, 1小时;

      朗德下寨-雷山,小面5元,31公里,1小时;

      雷山-西江,中巴10元,37公里,1小时;

离开:西江-雷山,中巴10元,37公里,1小时;

      雷山-榕江,大巴40元,160km,,5小时

门票:西江正在修门楼,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收票,据说很快就收,60元/人

住宿:朗德上寨,农家木楼15元/间

 

 

 

09'驴游“夜郎”记(续3)

多神气“活路头”

 

 

09'驴游“夜郎”记(续3)

西江苗寨

 

 

09'驴游“夜郎”记(续3)

西江苗寨

 

 

09'驴游“夜郎”记(续3)

郎德上寨

 

09'驴游“夜郎”记(续3)

郎德上寨

 

09'驴游“夜郎”记(续3)

郎德上寨

 

 

09'驴游“夜郎”记(续3)

铜鼓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