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因为地价高企的压力,原本单打独斗的竞争对手开始组成“联邦”。
广州亚运城地块在2009年底以255亿元天价成为年度全国“新地王”,台前是地产大佬的联合抱团求胜,幕后却是蛋糕如何切分的难题。 “这块地我们任何一家单独去拿都吃不下去。”富力地产华南区总经理朱荣斌说。
拍地5天前的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开发商拿地之后,“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
广东房联战略规划与房地产投资顾问许学锋博士分析说,这大大抬高了开发商拿地的门槛,让原本就抱怨地价太高的开发商拿地更困难。“高地价时代,不管是大的开发商还是中小开发商,都需要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因此,这次地产商联合拿地被看成开发商对于高地价压力的一种积极回应。这在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监李伟看来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模式,“联合,是企业之间的博弈,同时也是地产商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这种模式未来应该会为其他房产商所借鉴。”
联合拿地为求生
为了求生和求胜,开发商联合拿地早已有之。
房企联合拿地出现,最初是因为中小企业为了求生不得已而为之。“公司需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地,寻找可以合作开发的项目是我们主要的目标。”一位规模不大的贵阳开发商老总对记者说。2008年上半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出让的全部13宗土地中,有5宗被贵阳本土企业联合竞得。“这些企业联合的原因是新世界、保利、远大、绿地等大企业进入贵阳,本土小企业被迫联合求生。”李伟说。这样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少见。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一年时间内,杭州房企合作拿地达30多宗,其中大多数是小企业联合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