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中的贝勃定律
(2009-06-03 11:14:15)
标签:
贝勃定律铁锤育儿 |
分类: 我爱我的铁锤 |
有一天,铁锤吃完糖后,吃了一个苹果。然后他惊讶的问我为什么苹果一点都不甜?好像没有什么味道。
我告诉他,是贝勃定律的作用。
铁锤很奇怪,问我什么是贝勃定律。
我说如果我每天给你一块糖,然后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依然给你一块糖。你会格外开心吗?铁锤回答我,也会开心,但不会特别的开心。
然后我又问他如果我从不给你糖,然后六一那天突然给了你一块,你会怎样。铁锤说,那我会很高兴的!
我说这就是贝勃定律了。像你刚才吃完了特别甜的糖,再吃苹果就觉得没味道。因为你的味蕾受到了强烈的甜味的刺激,所以在遇到苹果淡淡的甜味后,就感觉不到一点甜。
铁锤说在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贝勃定律。博博几乎每天 都被老师批评,所以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他都不觉得怎么样。可是老师从不批评我,所以老师偶尔批评我一次,我都会不开心。
铁锤不笨,领悟的够快!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其实,这个定律完全可以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现在爸爸妈妈们都在懂得“赏识教育”,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就毫不吝惜的夸奖。夸得孩子听着都发腻。这份夸奖就好像每天给孩子的那块糖,天天给,给出了习惯。相反哪一天不给了,还非常的受不了。而且你今天给了一块糖,孩子很高兴,倍受鼓舞,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做的更好。可是明天你再给他一块糖,他可能就不会像昨天那么高兴。这样子继续,忽然有一天你不给了,孩子会觉得你做得很过分,因为每天得到一块糖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习惯。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慷慨的给孩子那块糖。因为糖给多了,味蕾得不到满足。糖会和白水一样没有区别,失去了糖的甜美。
我们也要吝惜我们对孩子的夸奖,因为我们夸得多了,孩子听得腻了,心理上便不能满足。此时我们的夸奖会变得微不足道。
我们要做到,每一个夸奖都用到刀刃上。“你真棒”、“好极了”这类的语言要不定期的使用。让孩子在心理上形成这样一种感觉,只有做的足够好,才可以得到妈妈的夸奖。因为妈妈的夸奖不是廉价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得到。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篇童话,说一个特别喜欢吃糖果的小孩得到了一间房子。这不是普通的房子,房子的墙壁都是巧克力做成的,门前的小路是水果糖铺成的,屋顶的雪是白色的奶油当时我想如果我要是有这样一间房子就好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是美味的糖果,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可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间这样的房子,怕也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天天住在里面,那些梦寐以求的东西,天天出现在眼前,也是一件相当腻烦的事。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深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不停的夸。现在我也相信这句话,但是夸的频率有所改变。
因为我不常常夸他,他便格外看中我的夸奖。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妈妈的夸奖。
贝勃定律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其实妈妈也应该学一点心理学。
不过话说回来,妈妈好像应该什么都要懂,所以,做妈妈,不是轻松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