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和旧铜元在市面流通。1936年一月民国政府发布了《辅币条例》,规定辅币有铜币和镍币两种,而后又有了铝币,这些布图硬币均属于民国法币系列辅币。进而结束了以制钱为单位的辅币制度,是混乱了数十年的币制逐渐趋于统一。
铜币10枚,正面是民国国徽图案。
半分1枚,这是中国钱币史中,真正意义上的半分钱,也是第一枚半分钱。因为北宋时期曾出现过政和通宝(背半分)、大观通宝(背半分),但是,这两枚古钱不属于元角分体系。
壹分6枚,钱币直径出现大——小——中的变化,体现的是国力衰减。
二分1枚,钱径小于壹分,更是经济衰退的表现。
壹仙、贰仙各一枚,早说广东造,有说广西造,近说云南造,最有可能的是云南造。理由是广东是国民政府的发祥地,黄浦军校所在地,非常听命国民政府的《辅币条例》,不会另开炉灶;广西虽不服管,造有“桂”字镍币,背民国政府封杀,不能另辟“仙”币;云南不肯屈尊,既往造有五仙铜元,抗战时期征召60万滇军出征,却得不到民国政府经援,开机造币,情有可原。
铝币2枚,正面有民国年号、币值。1940年是抗战最艰苦时期,铜材极为短缺,只好选取铝材造币。开创了中国钱币铝分币的先河。
镍币20枚,正面是孙中山侧面像(俗称船洋像)。镍币在民国钱币中是成套体系而最为完整的。
伍分6枚,其中民国25年A版是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制造。民国29年、30年两版不再是纯镍,而是铜、镍、锌合金,国力不足啊!
拾分7枚,25年A版是奥地利制造,29、30、31年三版是铜镍锌合金。
廿分5枚,25年A版也是奥地利制造,民国31年版是铜镍锌合金。
半圆2枚,铜镍锌合金。
需要说明的是布图半圆镍币,缺少民国30年版,原因是中央造币厂搬迁广西桂林之初,资源匮乏,加之币材成分发生改变,促使印花钢模极易破损或崩模,导致压制完成的民国30年半圆镍币质量很差,仅铸造极少数量后而停铸,最终成为镍币收藏的“三大天王”之首。(本集缺少)
图册底页,详细标注了钱币年份、名称、成分、重量、直径、备注,这是很多收藏者苦苦寻觅的资料。
这本钱币专辑属于中华民国的最后产物,可称中华民国关门币,也是全国统一通用的硬币,属于中国货币。由于新中国的建立,民国政府退据台湾,其发行的钱币属于新台币,进而不再是中国的货币,只是地方货币而已。其收藏意义远大于其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