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家的孩子是小神童嗎?

(2012-06-21 10:28:06)
标签:

基督城

新西兰先驱报

但尼丁

教育中心

丁路德金

分类: 新西兰教育

 

你家的孩子是小神童嗎?
  来源:新西兰先驱报  作者:傑生 
 
 
 
 

http://www.chnet.co.nz/UploadFiles/image/201206/201206201542177504.jpg

 

 

 

  本周是紐西蘭一年一度的“瞭解天賦周”。

  “我的兒子(女兒)是不是一個有天賦的孩子?”這是很多家長在看到年幼的孩子做出一些看上去超過其年齡的舉動時,在欣喜之餘常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雖然很多時候這樣的念頭在旁人看來不過是一種“自戀”表現。

  我們都知道五歲作曲的莫扎特和自幼就表現出非凡繪畫才能的畢加索,但知道生於1962年的韓國神童金雄鎔的人就不多了,這位金神童2歲就掌握了韓文、日文、德文和英文,4歲成為大學物理系學生,8歲獲得美國宇航局NASA的邀請赴美學習,他的智商達到了210……
 
    這個世界上曾經誕生過不少此類的天才,那麼在紐西蘭是否有發現和培養天才的一套機制呢?相信這也是很多華人家長關心的問題。

  紐西蘭人Rosemary Cathcart曾經因為對本國“天賦兒童”教育作出的貢獻而獲得“女王服務勳章”,她最初是為了培養自己有天賦的孩子而去遊說教育機構,希望政府在教師培訓和學校教學中考慮到天才兒童的需求;到1990年代中期,Cathcart建立了“天賦兒童教育中心”,為具有天賦的小學生提供每週一天的特殊教育。
 
    在該中心接受教育的孩子中,不乏一些常人眼裡的“問題兒童”,例如有些孩子因為“早慧”被同學們視為“異類”而受到孤立,或者因為感到課程無聊而成為老師眼裡的“多動學生”……

  雖然社會上已經有專門的機構在提供兒童智力的測試服務,Cathcart說一些研究表明仍有約一半的天賦兒童無法被“篩檢”出來,因此也得不到相應的幫助;而最大的困擾是專家對於“天賦”的定義無法取得一致,紐西蘭專門招收天賦兒童的學前教育機構Small Poppies的董事Sue Breen說:“如何對『天賦』作出定義確實是一大問題,因此更難說服那些對所謂『天賦』持懷疑態度的人。”
 
    上個世紀大部分時間對於學術方面的“天賦”總的界定標準是智商達到或者超過130,但是在1980年代後這個標準受到質疑,因為該標準無法界定在藝術、體育、文化甚至社會能力等方面的天賦----例如象希特勒或者馬丁路德.金這樣的人顯然就有著學術以外的天賦。

  目前對於“天賦”的通常定義是“在某一方面達到或者擁有能力成為最頂尖的5%的人”----這裡的“擁有能力”並不表示一定能達到某一成就,具有“天賦”也並不意味著在你接觸的每個領域都能出類拔萃。

 
 
  如何發現“天賦兒童”?

  關於“天賦”,有些方面是確定的:天賦不是父母後天努力的結果,天賦與聰明有很大的不同----聰明的孩子能找出答案,解決問題;有天賦的孩子能找出問題,並善於提問。

  天賦兒童早教機構Small Poppies的Sue Breen說對於有天賦的孩子來說,給他一個新的概念,一兩次就能掌握;他們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長時間的專注力,更有能力預測事物的可能性以及作出抽像分析。
 
    他們能夠更快地找出不同概念之間的關聯,Breen舉了一個4歲孩子的例子:當老師第一次給這個孩子展示液壓機械的工作時,就能聯想到上一周學過的蜘蛛腿動作的原理。

  另外這些孩子通常詞彙量更大,記憶力不凡並能自己閱讀。他們常常更有“俏皮式”的幽默感,愛用雙關語。有時候這些孩子會表現出很強的正義感,並且容易帶上強烈的情緒,Cathcart舉了她的中心裡一名4歲小男孩的例子,她說:“他瞭解到了臭氧層的空洞,他想給其它孩子解釋是人類污染導致了空洞,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做點什麼來保護環境。
 
    令他難以理解的是為何其他孩子都對此幾乎無動於衷,因此他嚇壞了,覺得大家都會因此而死去……那天中心的老師不得不請他的家長提前將他帶回家。”

  研究發現,在懷疑自己的孩子有天賦的家長中,有85%的人被證明是對的;而在教師中這個比例只有55%。
 
    Breen說Small Poppies大部分孩子的天賦都是由其他父母發現的,她說:“在紐西蘭我們傾向於盡量不要表現得與眾不同,我接到很多父母的咨詢電話,他們常常是這樣的口氣:『我可能在浪費你的時間,不過…….』。”

  有一個全球公認的“天賦兒童”評判條件列表可以幫助家長評估自己的孩子,其中包括諸如睡覺時間短於平均水平,是一個好的領導並且成長過程中更早達到某些水平階段,Breen說:“並不是說擁有這些特徵的就是天賦兒童,但是擁有其中的特徵越多可能性就越大。”

  現代教育體系有可能會漏掉一些天賦兒童,尤其是當這些孩子來自貧困家庭,土著家庭或者是女孩時。但尼丁教育學院在2001年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天賦兒童中來自醫生、律師和教師家庭的比例更高,毛利和島民孩子中天賦兒童的比例只有歐裔、亞裔和其它種族的一半。
 
    有天賦的男孩更容易因為在課堂上感到無聊而作出些“違規動作”,因此他們被發現的機會高於女孩。
 
    Breen現在已經成年的女兒就是一個天賦兒童,她歸納的這類女孩的共同點是:她們通常會刻意地保持在80分左右,以免太“顯山露水”。

 
 
  針對天賦兒童的教學資源過於薄弱

  Breed說天賦兒童確實從很小的時候就需要有機會跟“同類”在一起玩耍和學習。Small Poppies在奧克蘭、基督城和惠靈頓設有幼教中心,本學期大約有50個孩子。

  “天賦兒童教育中心”則在全國設有30個點,大約有300名孩子在中心接受每週一天的課程,這些孩子來自不同分數的學校(大部分是4至8分),該中心還為孩子們提供網上課程,目前有48個網上學生,網址是www.giftededucation.org.nz

  Small Poppies每半天的收費是35元,Breen說這些錢只能應付成本支出,因此他們只能租用奧克蘭中區一所低分數學校的校舍,家長們則幫助中心從Trade Me上網購一些比較便宜的教學用具等。

  除了教育資源外,針對天賦兒童教育的教師培訓在紐西蘭同樣顯得非常迫切,可是在政府每年將數千萬資金投入到提高後進學生學習的同時,投向天賦兒童教育的資金僅僅一百萬(由於財政緊縮,這個數字已只有以前的一半)。
 
    2008年教育部的調查發現,在進行調查的5個地區中,只有17%的學校有針對天賦兒童的教育對策。學校在這方面表現得良莠不齊的原因之一仍然是針對天賦兒童的定義沒有統一,奧大教育系研究員Janna Wardman說英國政府的做法是“一刀切”地將最上面10%的孩子定義為天賦兒童,這樣相關的教育政策就能得以貫徹。

  Wardman說中學生只被允許超前學習一兩門課,這樣他們不得不完成13年級來獲得進入大學的學分,她說:“很多中學樂於維持這種模式----他們可以兩次錄得好分數。一個校長曾對我說讓有天賦的學生更快完成中學學業『並不符合學校的利益』,但是怎樣保護學生的利益呢?”

  另一名教育學者Roger Moltzen說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識別並呵護天賦學生的“出格行為”比鑒別哪些孩子是天賦學生更重要,他說:“我們需要人才來運營這個世界,但是更需要人來改變這個世界。”

  Melissa-Clark Reynolds曾經是紐西蘭最年輕的女大學生,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她最近全職在家裡給11歲的天賦女兒上課,Reynolds說紐西蘭對於運動非常推崇,而學術卻被邊緣化了,她說:“我們挑選出有運動天賦的孩子來集中培養,提高他們的表現並給予獎勵……如果對於學術成績好的學生也採用這樣的方式,該會有怎樣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