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Kiwi們 窮並快樂著

(2012-01-21 14:17:29)
标签:

基督城

高支持率

中位值

國會選舉

分类: 新西兰印象
 
 
Kiwi們 窮並快樂著
 来源: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 作者: 傑生 
 
 

http://www.chnet.co.nz/UploadFiles/image/201201/201201191533104065.jpg窮並快樂著" />

 

 

  紐西蘭統計局在2010年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社會總體調查”,在“生活滿意度方面”,9成的國人對自己的生活表示“滿意”或者“非常滿意”;同時又有近一半的人表示自己在財務方面很辛苦,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對於自己所居住房子的質量不滿意。
 
    這份調查給出的答案看起來相當矛盾,有媒體因此而打出了大標題“紐西蘭人:窮並快樂著。”

  智者說:“生活就像半杯水,一些人看到了有水的部分,另一些人只看到空著的一半。”紐西蘭人到底是天性樂觀,還是他們確實有著自己快樂的原因,在被問及最愛這個國家的哪個方面時,紐西蘭人的回答常常是很籠統的:美麗的自然景觀和一流的海灘,面對著每天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自然環境因素真的能補償國人所得不斷縮水帶來的壓力嗎,更何況不斷有事實表明我們的環境並不像所標榜的那樣“純淨、綠色”,尤其是工業化的現代農業正在侵蝕著這個國家的自然環境。
 
    智庫機構“紐西蘭研究所”去年綜合了環境、社會和經濟等各方面的因素,給紐西蘭的生活質量打了一個“C”等。
 

  國人的“找不到方向”感

  這個國家可說是匆匆地走進了2012年,過去一年中發生了太多的事,直到臨近年尾的世界盃橄欖球賽、船隻漏油、國會選舉、聖誕節…每個人都像被“裹捲著”一樣進入了新的一年,站在2012年的開頭仍多少有些四顧茫然的感覺。

  對於紐西蘭人來說,“找不到方向”並不是剛剛才有的感覺,經歷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人們的心態變得更加脆弱,去年的世界盃橄欖球賽就是對於國民心理的一次測試。據一位全黑隊對法國隊決賽現場親歷者的描述,在比賽的最後15分鐘,他所考慮的問題只有一個:如果那領先的一分不足以令我們取勝,全場球迷的“能量”將向何處釋放? 顯然,警隊高層當時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不過他們考慮的是400萬人口所爆發出的“能量”。
 
    紐西蘭人還能不能忍受再次輸掉比賽,而且是在自己的家門口,如果輸了以後又會發生什麼呢? 騷亂、家暴、遷怒於政府,還是僅僅帶著火氣上床…橄欖球是紐西蘭人的最愛,可是這個“球”承載的東西是不是已經太多了?在過去兩年發生了如此多的不幸,國人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撫慰自己的心靈了。
 
    當時有一篇媒體社論寫道:“舉起金盃的一瞬間,國人心頭由經濟不穩定和天災帶來的陰霾一掃而光,不過這種狀態能持續幾天呢?”

  這個國家該向何處去?大選中國家黨推出的“建立更光明的未來”的口號似乎切中了國民的心理,這個口號也最終幫助國家黨贏得了大選,如果說國家黨以前提出的“趕超澳洲”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夢想,他畢竟還是有具體的目標;而“建立更光明的未來”則顯得非常模糊,不過因為它沒有具體的指標所以不會帶來多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口號滿足了國人的心理需要,經過了三年的經濟困窘和福利削減,紐西蘭人太需要能帶來希望的東西了,哪怕是一句模糊的口號。
 

  離貧窮越來越近的“富國”

  雖然我們仍然站在OECD國家的“階梯”上,但是紐西蘭的多項經濟社會指標正在不斷下滑,這個所謂的“富國”已經在體現出越來越多的“窮國”特徵,兒童貧困就是其中之一。
 
    在聯合國去年的評估中,有20%,也即20萬紐西蘭兒童生活在收入不到全國中位值60%的家庭中,另外在虐童、兒童非正常死亡率、少女懷孕、兒童可預防疾病發生率、青少年抑鬱自殺等方面,紐西蘭都處在OECD最糟糕的排名之列。
 
    與兒童貧困率高相伴的是貧富分化變得更為嚴重,去年12月初OECD出台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所有成員國的貧富懸殊已經達到過去30年的峰值,其中紐西蘭的貧富差距加大得最快;另外本國的中產階級也飽受上升的生活支出和增長緩慢的薪酬帶來的擠壓。現在紐西蘭最為富有的1%的人口所擁有的財富已經超過了底部50%國民所擁有的財富總和。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階級固化”的問題變得嚴重。一項長期研究表明,成功和失敗越來越具有“遺傳性”,這項研究追蹤了1977年生於基督城的1265個孩子,結果發現10歲前生活在貧窮家庭中的孩子長到30歲時,他們的平均年收入要比那些富家子弟少2萬元。貧家子弟更容易輟學、20歲前成為父母、犯罪、依賴福利或者染上不良嗜好,這些問題主要來自於家庭的影響。

  這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David Fergusson教授說今天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未來面臨的境遇會比他們70後80後的父母輩更加糟糕,因為現在的收入差距比當年更大。
 

  擺脫自戀才能抓住機會

  總理John Key本人成長於基督城的公房,幸運的是他有一個注重教育的猶太裔母親,良好的教育幫助他走向了成功,在去年的競選辯論中Key曾經以自己的例子表明每個人都能有“更為光明的未來”。利用他“永恆的微笑”和不管有沒有根據的樂觀,Key成功地令國人相信國家黨能夠比其它政黨更有可能帶來“光明的未來”,也可以說,Key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為一群帶有自戀傾向的“樂觀”的紐西蘭人的代表,因此可以持久地獲得高支持率----如果你們把頭埋進沙裡,我也這樣做就是了。

  一部分人在盲目自戀,另一部分人決定去悉尼或者墨爾本找到自己“更光明的未來”,去年紐西蘭自2001年以來第一次錄得了年度淨移民的負值,全年共有3.5萬人長期或者永久性移居澳洲,財經評論員Bernard Hickey指出:目前有25%的紐西蘭出生的畢業生永久性居住在海外;而海外紐西蘭人網站KEA的調查發現,只有14%的海外紐西蘭人表示可能回歸。
 
    在沒有能力或者意向去海外發展的紐西蘭人中,年輕人面臨更大的困難,15歲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近20%的失業率,Hickey說:“這部分人被困在了我國政府和經濟模式數十年來所挖掘出的貧困陷阱中。”構成這些陷阱的因素包括過度借貸、房地產泡沫、過時的貨幣和稅收政策、無所不包的公共服務以及虛弱的股票市場等。
 
  現在是時候將腦袋從沙中拔出來了,商業評論人士Rod Oram表示,當今的世界充滿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但是現在正是行動的時候,他說:“紐西蘭的確是一個生活和工作的好地方,但是我們沒有珍惜自己的好運。目前本國的經濟模式、社會模式和環境模式正在解體中。”Oram說:“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巨變,崛起的亞洲、清潔能源、全球更為緊密的聯繫…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機會,更光明的未來就在這個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