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起薪
(2011-12-29 10:22:10)
标签:
海歸月薪 |
分类: 留学移民 |
海歸起薪
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海外鍍金,期待孩子學成歸來后能很快進入大企業拿高薪,很快收回成本。然而,《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出爐。
調查結果
近五成海歸月薪不足五千
《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查以全國7800余名各行各業的海歸為樣本,揭示海歸職場生存現狀。眼下有七成海歸主動選擇回國就業,但他們回國后身居要職拿高薪的卻不多。雖有部分優秀的海歸進入知名企業擔任要職,但是仍有相當數量的“海帶”(海外歸來待業)出現,薪資待遇更是千差萬別。
從調查結果來看,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而月薪要求在3000元-10000元這個區間的佔受訪者的71%。58%的受訪者是普通員工﹔月薪上萬的僅佔15%,這部分海歸一般擔任的是主管、經理級別的職務﹔僅有6%左右的受訪者為高薪人群,擔任企業主、合伙人或CEO等高管。
近一半就職於民營企業
以往人們的印象,海歸去外資企業找一份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但調查發現,現在就業渠道越來越寬。其中,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吸納海歸人才的主力軍,有46%的海歸在民企找到了職業發展的平台。
調查顯示,雖有近六成的海歸留學時選擇的專業是經濟、管理類,但是,回國后所從事的行業趨向多元化,主要分布在金融業(21%),文化體育教育娛樂業(18%),商業服務如咨詢、法律(15%),電信及電子信息服務業(9%),制造業(5%)等。超過86%的海歸表示,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和所學的專業至少有部分相關,隻有13.11%的海歸認為兩者完全不相關。
工作經驗決定海歸收入
事實上,是否有工作經驗決定著是“大海歸”還是“小海歸”,即決定就業競爭力和薪資水平。月薪在1萬到3萬甚至在3萬以上的受訪者基本都屬於
“小海歸”往往高中或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出去留學,獲得學士或碩士學位。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在語言和跨文化的知識結構上有一定優勢,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調查中這部分受訪者佔43%,他們的薪金則在3000-5000元之間。“小海歸”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因此,“小海歸”生存比較艱難。
專家解讀
海歸就業競爭優勢不再
就業指導專家趙正寶認為,調查反映了海歸的生存現狀。海歸曾經是令許多人羨慕的身份,但隨著數量的大幅增加,如今海歸的就業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他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1.從宏觀講,在當今社會海外留學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中,沒有工作經歷的海歸回國后的收入不會像前些年那麼高,這是正常的。
2.如今海歸的就業形勢已經發生了兩個維度的變化。一是留學地域更分散。前幾年的海歸多以留學美國為主,而近幾年留學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數量逐漸增加。除了一些頂尖名校外,許多海外院校主要目的是賺取教育經費,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了一些海歸留學后知識積累和綜合素質得不到明顯提升﹔二是專業選擇更廣。
3.如今的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學歷並不是唯一的考核因素,而是更看重能力和經驗。能力如何評判?指標就是工作經驗。許多所謂的“小海歸”出國前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只是為了出國而出國,或者是為了躲避就業競爭,回國后競爭力與普通的本土畢業生沒有什麼差別。
專家建議
海外工作兩三年再回國
趙正寶稱,海歸並非一定意味著高薪與高職位。要想回國后就業競爭力更強,就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留學畢業后在海外工作2-3年,多了解所從事行業的國際情況。因為企業更加青睞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國際視野和海外背景的海歸。
趙正寶建議,不同的“海歸”需要有不同的求職策略。像那些在國外讀完本科或碩士,沒有工作經驗的85后“海歸”,競爭力不是很強,因此在專業對口、薪酬水平上要求也不能太高。就業策略是放低姿態,先積累工作經驗,通過繼續學習提升學歷,逐步躋身高薪行列。
案例
小海歸期待厚積薄發
今年7月,劉昕從英國排名前10名的愛丁堡大學教育學碩士畢業。回國后,經過幾個月的求職,劉昕進入了一家出版機構工作,月薪約5000元。這樣的待遇讓她十分沮喪。
原來,自2008年到2011年,劉昕在英國學習生活了3年多。除去獎學金和打工收入,共花費了40多萬元。而按照目前的薪資水平,劉昕最起碼要工作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
出國前,劉昕和家人都期待海外的留學背景對回國后找工作有幫助,“盡管不知道有多大”,但沒想到回來后並沒有實現預期。2007年,劉昕本科畢業,父母一心希望她出國深造。經過一年的准備,劉昕如願進入愛丁堡大學。
劉昕說,自己回國后的求職經歷讓她非常有感觸。一是從事的工作與留學所學的專業沒有太多交集。盡管劉昕所在的單位屬於外語類出版行業,也與教育相關,但她實際所做的事情與所學專業相去甚遠﹔二是北京普遍海歸的薪資水平都不理想。
但是,劉昕的心態也擺得很正。她說,目前這樣的狀況雖然不太滿意,但由於自己之前並沒有工作過,只是有幾年的海外學習經歷,對國內的行業發展也不了解,所以不能太在乎薪資待遇。她說,自己目前仍處在學習階段,希望通過學習和培訓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她認為,海外學成歸來說明自己有潛力,希望能厚積薄發,“等工作經驗積累到了一定程度,薪資待遇自然不是問題”。
對於自己的留學經歷,劉昕認為幫助非常大,包括英語能力、表達水平、思維方式等,“盡管有些轉變是潛在的,也不能直接應用在工作中”。
劉昕建議,其實在出國前最好能想清楚自己的目標。如果只是為了學習語言,並不一定非要出國。如果希望提升自己的就業力,最好能在國內工作一段時間再出國,先了解國內的行業狀況,再加上國際化的視野,才能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