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2016-10-27 08:32:07)分类: 九年级下册教案 |
|
第 第 |
课
|
|
||
时间 |
|
总第
|
|||
|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能够掌握少数民族的壁画、头饰、服饰、建筑等的艺术特点。合作完成以“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海报。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结合教材中的图例以及学生制作的简报,采用讨论、赏析、交流的方式,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并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美术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
||||
难 点 |
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代表性的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能够掌握少数民族的壁画、头饰、服饰、建筑等的艺术特点。 合作完成以“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海报。 |
||||
|
多媒体课件 |
||||
|
|
||||
教学实施过程 |
|||||
教 学 过 程 |
个性备课 |
||||
一、导入: 学生介绍上节课课后拓展安排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剪报的制作情况。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鼓励学生多分享与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再刚才的交流与展示中涉及很多个少数民族的多个美术品种,下面我们就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壁画、头饰、服饰、建筑四个类别分四个组,利用网络与读物进行自主学习。 2、分组探究学习 教师提出小组研究的问题: ①你了解的美术品种都有哪几个民族? ②每个民族之间的这个美术品种古代与现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③每个民族之间的这个美术品种在造型与色彩上有什么异同? 教师巡视,到各组去了解情况,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进一步协助学生总结少数民族美术在壁画、头饰、服饰、建筑方面的伟大成就及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有些少数民族的美术品种,因现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特别要强调有些少数民族的艺术品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正走向消失的困境。 3、实践阶段: 实践活动安排: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准备的白板,将自己的调查报告按照类别在课代表的组织下完成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海报。 教师协助组织,引导好类别的分区。注意版面的布局。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以学生制作的宣传海报为线路,总结丰富的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品种及其艺术特色,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让我们引以为豪,鼓励学生以后将民间美术运用到生活装饰与设计中去。 四、课后拓展:
|
让学生尽快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内容与概况。
分组利用网络,利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协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