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呆若木鸡,风雨不进

(2010-11-10 21:19: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评
  近日,在MSN上和京城文化名人萧三郎闲聊,问他最近如何。萧兄当即回复说,呆若木鸡。我说,我很喜欢你用的这个词,呆若木鸡。他这样说并非自嘲,我也并非反讽。
    没猜错的话,读书多的他,应该翻过《庄子·达生》,知道这个成语来源于此。事实上,呆若木鸡的鸡,是纪渻子为周宣王养的斗鸡。按照宋丹丹的话说,它就是公鸡里的战斗机了。这只战斗机在接受十天训练后,虚浮骄傲。再被训练十天,又“未也,犹应向影”,也就是说,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就像一些胸中无墨的人,越是咋呼得厉害,恨不得天下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有多厉害。
    又经过第三个十日的训练,纪渻子还是认为它并不合格,因为它目光炯炯,气势未消。到了第四个十日,周宣王已经对他的斗鸡不抱有希望,纪渻子却说成了,这个时候的战斗机“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意思也就是,这只鸡看上去已经像是一只木鸡,所以它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已经具备了,别的鸡一看见它,没有敢来挑战的,纷纷落荒而逃。
    看来纪渻子真是驯鸡高手,他驯出的鸡,最终学会了收敛锋芒,藏机智于内心,很像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已然做到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的境界。如果要用另外一些成语来修饰呆若木鸡,我想,也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吧。
    有人对纪渻子的驯鸡过程很是推崇,甚至由鸡及人,将这一过程普及到婚姻的经营当中。网上有帖云,在婚姻中,我们往往一开始很自大,总以为自己有多好,或者自恃外貌或者家庭地位的优势,在爱人面前难免有优越感;接着,稍有不顺就受到惊吓、稍有诱惑就坐立不安;再接着,虽然双方在生活当中已做到了相互忠诚、彼此恩爱,然而,却由于脾气太盛、针尖对麦芒,导致婚姻生出一些指责和不满,然后出现裂痕……当然,这样的三部曲并不是任何一段婚姻都能挺过来的,就像周宣王那样,驯鸡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磨练他。万一他哪天不耐烦不愿意等了,纪渻子对驯鸡再有想法,也只有扼腕叹息的份儿。所以,回报那些能挺过这三部曲的婚姻,就是“呆若木鸡”式的婚姻。这时候的婚姻,双方互相理解并宽容,风雨不进。
    事实上,所谓大智若愚、虚怀若谷,没有一定的历练和修养是难以达到的。只是在我们这个速食的年代,有时候不讲究内涵,却注重第一印象。呆若木鸡的人,如果去一个地方应聘,往往还没等到他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已经成为了局外人。有文章就愤愤不平地说,现代社会用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有些人为了快点出名,不惜故意制造一些丑闻;有的企业为了知名度,不惜做恶俗广告恶心你一把!这些都与重修养、轻外在的“木鸡”精神背道而驰——在这样的观念下,能“歌”善“秀”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呆若木鸡”何以会成为贬义词了。
    作家王蒙似乎也很赞赏“呆若木鸡”。他在《老子的帮助》之后,又推出一部解读先秦经典的作品,也就是《庄子的享受》。那么,既然谈到庄子,肯定就跑不掉“呆若木鸡”。庄子认为人到了最高境界才能呆若木鸡。窃以为王蒙也很希望自己是呆若木鸡的。他也很想享受庄子所达到的境界。比如说,“你听我的不听我的都没关系,不行我可以躲到一边去,我可以带着大葫芦到江河之上漂流,也可以在一棵大树底下呼呼睡觉,我可以装聋作哑,我可以槁木死灰,我可以呆若木鸡”。——能说出这些话,大概王蒙把庄子当成了自己的知音,也用“呆若木鸡”来慰藉自己的灵魂。
    在我心里,我只希望自己能每天发发小呆就可以了。但现实情况却是,每天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为利来又为利往,心灵上搁置的现代垃圾已经蔚然成堆。
    (作者系青年作家,《城市之间》杂志主编) G7〇
书名:《庄子的享受》作者:王蒙出版:安徽教育出版社定价:36.0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