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
(2010-07-10 21:42:05)
■孙达
周作人《雨天的书》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作《生活的艺术》。他说生活的艺术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慢慢失传了,唯有饮食的艺术还略有可观,比如喝酒要一口一口地吸,“干杯者不知酒味,泥醉者不知微醺之味”。
在周作人那个时代,动荡嬗变,士大夫们觉得生活没有了艺术味道,但总归他们可以摸到生活之艺术的尾巴。
可是我们现在,艺术不仅被置于一个边缘且尴尬的位置上,甚至艺术与生活都好像相互对立起来,绝少有普通大众在客厅内挂条屏;国画油画被放置在展览场所才能更像一幅艺术品,与人至少隔着一米以上的参观距离。
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的开头这样写道:“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慢》主题轻松,作品以城堡为场景,穿插了世间男女的艳遇故事。昆德拉笔下中世纪的艳遇缓慢而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柳暗花明。那个时候艳遇中的男女所追求的是在这个隐秘、暧昧的过程中,自己内心所感受到的喜悦和惆怅,伤感和迷惘。
男女还是一样的男女,艳遇也同样是始于眼角眉梢的你进我退,三言两语的我唱你和,不过现在的艳遇却很少有那样的美妙,当事人也许沉浸在某种喜悦之中,但那喜悦更多是来自于征服的满足感。
生活的艺术多数是一种慢悠悠的调调,古人所谓的雅趣也绝不是急慌慌的没头苍蝇乱撞。在现在这个世界里,悠闲成为一种奢侈,自由自在更容易蜕化成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周围都是紧赶慢赶的人群,他的慢条斯理被时代抛弃了。飞奔的人们让他不安,别人的速度让他所缺少的行动显得多么苍白。(作者系《当代人》杂志社编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