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玩得太多,独立性太少

(2010-05-29 14:41:19)
标签:

杂谈

http://s8/middle/5de55027x87b5f97dd507&690

 

书名:《无法独活: 致喂大的年青人》

作者: 王千马 / 夏烈 / 张守刚 / 张亦峥 / 吴海云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28.00元
             鸿帆

 

“80后”能不能“独活”?当然不能,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无法独自孤立的生活,这是必然的,但真正的问题是——“80后”所谓的独立,为什么如此虚弱,以至于在成年之后,大量人群依然生活在长辈的庇护之中?
    就典型特性来说,“80后”是史上最大的一代城市人口,他们成长在中国逐渐接纳市场化的年代,他们的成长期里家里的物质条件不断丰富,他们父母有能力帮助孩子上大学、找工作、找对象甚至抚养孩子。事实上,当我们描述出这些特性的时候,这些特性本身就呈现出了“80后”的问题:独立性的缺失——这也就是《无法独活》这本书,把“独立”这个字眼放置在开篇进行阐释的关键原因吧。
    当然,有时候缺失一点独立性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有时候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能蜷缩在母亲的怀抱里多喝一会儿奶,或许是婴儿最大的幸福来源。城市“80后”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生子女一代,也是真正意义上被喂大的一代,但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依赖性,而是“80后”呈现出的令人担忧的精神依赖性。
    这几年正是“80后”生育高峰逐渐到来的年代,大多数的新爸爸新妈妈已经是“80后”了,走进妇产医院或者大医院的产科,你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家庭是6人带队走进医院的,几天之后7人一起走出医院:和新生儿一起走出医院的,有“80后”父母,还有“80后”父母各自的一双父母。更奇怪的,爷爷奶奶似乎要成为未来育儿的主力一般,抢着带孩子——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心,对自己的孩子带孙子孙女的能力更不放心。
    究其原因,“80后”一代成长的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物质刺激,而他们的上一辈由于成长期没有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条件,因此担心自家孩子现在享有的物质生活会随时消失。“80后”吃得太多,穿得太多,玩得太多,但想得太少,做得太少,独立性太少。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如果在物质丰富和精神独立中选择一项的话,绝大多数“80后”一代选择的是物质丰富。精神独立不被重视,甚至可以任意放弃。
    这当然不全是“80后”自己的错,市场化狂飙突进的年代里,整个社会精神层面的启蒙都已经停滞了,而且停滞的时间并不短。市场化不断向前,甚至侵占到了人们的精神领地。但问题是,“80后”不能独活的现状,即便这不是“80后”自己造成的,但“80后”依然需要为自己不成熟的现状承担一部分责任:人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产物,还应该主动改变环境,如果“80后”步入而立之年,还无法精神独立的话,这一代人自我精神启蒙的时间关口就会被错过,说到底:人还是要为自己负责。
    (作者系书评人)G7〇
■《无法独活》作者:王千马 夏烈 张守刚张亦峥 吴海云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定价:28.0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