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虎雏小时候,父亲沈从文喜欢给他讲麻阳。沈从文说,麻阳女特别好,以后给你娶个麻阳老婆。
摄影家卓雅感动于沈从文的文字,激发了对湘西那片神秘土地的浓厚兴趣,她用三十年的美好时光和汗水拍摄了几十万幅关于湘西风景、风情、风俗、风物的照片,通过镜头与岁月对话,与沈从文先生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此基础上,卓雅节选沈从文作品文字片断,配上精心挑选的数百张照片,出版了“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书系。
日前的新书发布会上,沈从文先生的次子沈虎雏也以嘉宾身份出席。本报《读书周刊》特辑录著名出版人龚曙光与沈虎雏、卓雅的对话,以飨读者。
龚曙光:很长一段时间您对父亲的工作不怎么关心,甚至不怎么在意的。您说您去父亲的工作室,仅仅去过一次。我想问您的是,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接触到父亲的作品的时候,您突然改变了对父亲工作的看法?那么在这样一种改变中,我说的是您第一次在父亲的作品中发现对您震撼的那样一种精神,是不是同时父亲所描绘的湘西的风光,也对您形成了一种震撼?因为那个时候您还没有到过您的故乡湘西。
沈虎雏:说来话长。我最早了解湘西不是从作品,那个时候我还不识字,也是从父亲给我讲的故事知道湘西的各种情况。当时年龄很小的时候,理解力也很差,他讲的故事很难分辨得很清晰,但是现在有一条记得很清楚,他讲着麻阳,麻阳那么好那么好,他讲故事的时候说,麻阳女特别好,以后给你娶个麻阳老婆。
龚曙光:您娶了一个麻阳老婆吗?
沈虎雏:没有,娶了一个江西老婆(笑)。我第一次从浙江去湘西是被几个大学的老师拉去的,他们告诉我说,这个地方叫高村,就是我父亲14岁、15岁当兵的时候,行军走了一天,晚上到的第一个码头,在这个地方上船,这个地方就是麻阳。后来他就说要给我娶一个麻阳老婆。这个很震撼,小时候这样一种故事的片断,当我身临其境的时候,我能“看到”几十年前我父亲就在这个地方,一个小兵正在往船上走。
龚曙光:我总觉得沈老越是走向湘西、越是走向世界,就像一个大姑娘出嫁一样,一步三回头、一步三哭泣,好像永远不想嫁出去,当他真正嫁给外面陌生的世界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家里是最好的。我觉得沈先生就像是我见过的一个最恋家的新媳妇,在他的作品当中,一直充满着一种对外面世界的惶惑和恐惧,一直充满着对故乡的依恋。这样一种心理原因,使沈先生笔下的湘西风光越来越美。我想问卓雅老师,沈先生这样一种对故乡的魂牵梦系的对湘西风光的思念,您怎么能够在您的镜头上去表达?
卓雅:1933年沈从文先生刚刚结婚几个月,他母亲病重,他就抛下他的妻子坐船回去看母亲,他跟他爱人写信,在信里面写到,看着那些水手,看着两面风景,你没有来你想象不到这里湖有多么美,在这么安静的地方听着小鸡的叫声是多么美,从这个滩上爬上去是多么美,你没来你想象不到。他非常遗憾。在这个河里面反反复复走的时候,我与沈先生有共同的感受。
龚曙光:卓雅老师,您作为一个摄影家、一个画家,在湘西几十年的来来去去中,作为一个湘西最熟悉的旅行者,能不能给年轻的朋友们什么提示或者忠告?
卓雅:湘西我是一遍遍走近它,也是一遍遍熟悉它,也是一步步理解它。湘西那个地方我确实从心里面来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觉得我一到湘西,整个人好像就活过来了。湘西现在变化很大,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大家去还是可以找到沈先生书里面说到的那些地方。湘西就是因为它偏,所以很多东西保留下来了。
龚曙光:沈先生,您作为沈老的儿子,沈老对您有哪些教导?
沈虎雏:严格来说,所谓教导,我想不出来他怎么教导我。但是我印象比较深的,对我也起的作用很大的,就是他支持我自己的选择,我选择的学科不符合他的意思,但我在做事的时候,他肯定地对我说,我很耐烦。他用耐烦这个话,并不限于对我学的这个专业,他对所有其他的人,晚辈、小孩子,你所喜欢、所执着追求的东西,你用耐烦的心去做,他就很肯定。他用的是最普通的词汇,就是耐烦(湘西的土话,就是你非常有耐心和韧性做一项你喜爱的工作)。(对话本报有删节。鸣谢出版人向敬之先生提供约稿帮助)
发表于5月22日华商报读书周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