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陈金声纪念喷泉谈起

(2009-02-11 13:19:13)
标签:

kua

bak

lim

牛车水

喷泉

分类: 寻幽访古

* 柯木林 *

 

  
  十九世纪初叶,新加坡福建帮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人物,这人名陈金声(1805-1864),号巨川,是一位马六甲的侨生,一百年前“丰兴号”(陈金声的店号)三字,妇孺皆知。他对新加坡社会最大贡献,便是改善居民水供问题。原来早期的新加坡未有自来水设备,居民饮水,专靠土人汲取,以牛车入市求售,“牛车水”这个地名反映了当日水供简陋的情形。遇到干旱或火灾,更是不便。陈金声目睹这种情况,乃于1857年11月18日捐钜金一万三千元促政府兴建自来水库,由麦里芝(Macritchie)引食水至市镇来。可是这项工程并未实现,后来当局乃建造一座喷水池以纪念他慷慨输囊的义举。这座喷水池即是今日屹立于伊丽莎白女皇道(Queen Elizabeth Walk,俗称五欉树脚)上的陈金声纪念喷泉。


  陈金声纪念喷泉是一座三层的铁质喷水池,全高约十余尺,形状如一古式花瓶,乃当年英国伦敦Andrew Handyside有限公司所承制。水池底层是四个持坛的裸童,微弯着腰作水汲状。各裸童背后壁上铸有两位童子,各人手持一支三脚叉。中层为四位老人的面部浮雕,胡须特长,表情慈祥而庄严。其上则有四个浮雕美女,长袍赤脚,她们之中一人手持弦琴,一人持卷籍,一人持花环,一人持信笺,背靠着背望向远方。其他部份尚有莲花图案装饰,绝无空白袣处。至于纪念陈金声的字样,则以每字盈尺的古体英文凸字,满满的围列在喷水池的基部:

This Foundtain is erected by the Municipal Commissioners in Commemoration of Mr. Tan Kim Seng’s Donation towards the cost of the Singapore Water Works

(此喷水池为市政局所建以纪念陈金声先生献款捐助新加坡自来水工程)。


 从陈金声纪念喷泉谈起

陈金声纪念喷泉上的美女浮雕,匠心独运

 

  我们从这座喷水池设计之别致,雕铸之精美,可以肯定系源出英国名匠之手。据说过去水池上的四个裸童及老人口中都会喷水,而今因年代久远失灵了。现在水是由它顶端的一道水管涌出,环绕着伞形的圆顶倾泻而下。那四个长袍美女,就坐在圆顶之下,所以泉水虽由其头顶喷出,却不会淋到她们身上。匠心独运,叹为观止。如果说它是新加坡所有喷水池中最富于艺术气氛及充满古色古香的一座,是一点也不言过其实的。


  陈金声纪念喷泉是在1882年5月19日由市政局长史哥脱(Thomas Scott)主持揭幕典礼。出席观礼者有首席法官(Chief Justice)、辅政司(Colonial Secretary)、金声哲嗣陈明水及其他显要。当时喷水池是座落于红灯码头(Johnston’s Pier)附近的汇丰银行旁边,即今日的停车场上。后来由于该处车辆日多,交通不便,乃迁移至距离欧战和平纪念碑不远的海滨。二次大战前夕,填海工作完成后,再移至目前的地点。


  在殖民地时代那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里,一座表扬华人功绩的纪念物竟然矗立于繁华的市中心,而且由市政长官亲临主持开幕仪式,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殖民地政府这种作法,是有其用意的。因为政府在接收陈金声的钜额捐款后,对于自来水库建设工程,却一事无成。等到1862年新加坡发生严重干旱时,兴建自来水库工程又再旧事重提,可是这笔捐款已被政府工程师糊里糊涂地浪费完尽了。及至1877年新加坡完成第一项自来水供应工程时,陈金声已逝世十四年了。当局可能因此内疚,同时为了对华族社会有所交待,只好隆重其事地表扬陈金声的贡献。


  陈金声对新加坡的贡献,除了自来水工程外,尚有其他显赫的功绩。例如大世界(Great World)前的金声路(Kim Seng Road),今多误写为金昇)是他所铺设的。他尤致力于教育事业,天福宫左殿的“崇文阁”以及厦门街的“萃英书院”,这两间早期的新加坡华文学塾,他是主要捐款者兼创办人;此外他对陈笃生医院也有很大的协助。

 

从陈金声纪念喷泉谈起

陈金声对新加坡社会最大贡献,便是改善居民水供问题


  十九世纪的新加坡华族社会领袖人物多是凭籍财力而取得社会地位,陈金声即是其例。当新加坡开埠后不久,他便与一批富有冒险精神的商人,冲过了荷兰舰队的封锁线和海盗横行的区域,到来这块土地开拓新天下。起先创办“金声公司”,作小本经营,后来业务逐渐扩充,不数载便富甲一洲。可是富翁必须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才能被珍惜这种美德的华族社会推崇为领袖。陈金声急公好义的仁风,使他迅速荣登了侨领的宝座。基本上说,他所扮演的角色、影响力,以及所作的贡献皆远远超越他本身所属帮派的范围,而惠及整体华族社会。


  以福建帮为首的新加坡华族社会,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帮领导人物的合作无间。由“开基”恒山亭的薛佛记到继起的陈笃生、陈金声,并没有留下夺权斗争的丑迹。福建帮之所以能稳健发展,全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和卓识远见的领导精神。陈笃生之子金钟(1829-1892),陈金声之子明水(字宪章,1828-1884)和薛佛记之子茂元(亦作源,?-1879)都是同时代的人物。福建帮一时人才辈出,群季俊秀,揖让成风,乐善好施,是这一世代的特点,所以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侨民的拥戴。福建帮之所以能取得超帮的领导权,是有其历史因素的。继往开来,今日我们更要秉承并发展祖先这种创业的精神,团结互助,做出更多、更积极、更有益于社会的事业。
  
  
摘自 林孝胜等著,《石叻古迹》(新加坡:南洋学会,1975年4月),页233-237



Kim Seng Co. Merchants

从陈金声纪念喷泉谈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廖内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