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腐街昔日繁华今何在

(2009-02-11 12:53:58)
标签:

kua

bak

lim

豆腐街

极乐寺

叶季允

邱逢甲

分类: 寻幽访古

* 柯木林 *

 

  
  万里飞腾志未乖,
  海山苍莽遣吟怀;
  他年岛国传流寓,
  诗屋人寻豆腐街。
              — 邱逢甲

  
  这是满清末年邱逢甲(1864 -1912)南来新加坡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豆腐街”,即今珍珠街上段(Upper Chin Chew Street)。
  豆腐街命名的由来,已不得而知,但顾名思义,这里大概是从前制作豆腐的集中地。这条横贯桥南路(South Bridge Road)及新桥路(New Bridge Road)之间的古径,在早期本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当年著名的酒楼、餐馆、戏园、妓院都集中于此。这里不仅是文人骚客常到之处,也是王孙哥儿闲荡的好场所,车水马龙,冠盖云集,热闹非凡。

豆腐街昔日繁华今何在

夕阳巷口,繁华何处,古旧的豆腐街,已成为历史陈迹


  当光绪丙午年(1906年)《叻报》主笔叶季允(1859-1921)离职退隐时,即寓居于此。叶季允不但是一位报人,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文豪、金石家兼医药国手。左秉隆领事曾赠额曰“道参康统”。那时他的英名,驰骋遐迩。邱逢甲以保商局事奉命南来,宣慰华侨,久闻他的大名,特命驾造访,并写了上面那首诗送给他。诗中舒发了诗人得以一瞻叶氏风采的兴奋情怀,同时对叶氏的名扬遐迩,赞叹不已。有朝一日,当叶季允的英名流芳万古时,他的住宅,必定成为文人歌颂的题材,而他所寓居的豆腐街,也必将成为人们寻访凭吊的对象。
  逢甲此诗,为豆腐街生色不少。叶季允的故居,可惜人事沧桑,确实的地址已不可考了。夕阳巷口,寓宅何处?今日,当我们徘徊于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时,一阵阵怀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颟頇腐败的满清政府,万众欢腾,均期望建立一强盛的国民政府,以救中国。然而,由于中国过去所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使得国家负债累累。当时海内外爱国之士,无不群起筹办“国民捐”,以赈济国家财政的枯竭。于是,以新加坡的双林寺、金兰庙、都城隍庙和天福宫四大寺庙为首,联合了槟城的极乐寺、马六甲的青云亭以及廖内的妈祖宫为中心所组成的南洋佛教社,即响应了当年由中华商务总会所发起的筹募“国民捐”事宜。筹募的形式,是由僧人表演杂技。入场卷分为特别位、头等位、一号位及二号位四个等级。特别位票价为五大元,头等位二大元,一号位一大元,二号位五角正。男女界同价。所收经费,悉数拨充“中华国民捐”。
  这场由佛家所发起的筹款爱国运动,当时一连于拜六、礼拜两晚,就是在豆腐街口的“新舞台戏园”开演。据1912年7月22日的《南侨日报》记载,当晚的场面,盛况空前:“(戏)园外陈设花草,以各色纸造一横额,文曰‘同心报国’;又一联曰‘少林聊献技,卜式愿输财’;头门上又一横额,以生花砌成四字,曰‘五真色空’。及入场,则座位已满,八点余钟,首由僧人宣布开演理由,次则陆续演技,并有本坡热心人士,登场助演杂技…”。
  这场不平凡的演出,在豆腐街举行,为新加坡华族历史,留下光辉的一页。
  豆腐街与其邻近的一些地区,都是早期华族移民的集中地,也是新加坡开发较早的地区。我们从这些地区的古旧建筑物及所遗留下来的一景一物,可以依稀看出当年华族社会的旧影。然而,随着时间的洗礼,这一地带的旧城,显然已被淘汰。可以肯定的,豆腐街的没落,开始于1929年。这一年,正是世界经济大恐慌浪潮汹涌澎湃的时期,华族社会受了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工商业及各个生产事业部门,都遭受惨重的打击。豆腐街既是以娱乐奢侈为主的繁华地区,在社会经济萧条的情况下,自然难以维持。各酒楼旅馆,因市情不佳,纷纷收盘。加以禁娼条令的实施,妓院营业大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于是,这一地带的繁华,便逐渐成为历史陈迹。
  豆腐街,这条历史悠久的古径,其昔日繁华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今,当我们漫步其中,两旁为破旧简陋的古老建筑物,又有谁能想到:这里是当年繁盛熙攘的地区呢!
  
  
摘自 林孝胜等著,《石叻古迹》(新加坡:南洋学会,1975年4月),页241-2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