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公司制改制不能翻了牌就完事

标签:
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 |
分类: 国企改革 |
央企公司制改制不能翻了牌就完事
2017年,中央企业“整体改制、整体上市”是改革重头戏。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文件发布,多家媒体用《国务院划定改革时间表:年底前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经济参考报)、《国务院:国企公司制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 证券时报)为标题做了报道。
这件事有必要说一说,什么是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 ,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也就是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
公司制改制,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改革。中央企业大多数是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旧的组织制度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容易导致效率低下,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经营困难,需要尽快进行彻底的改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处在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由于外需不足,内需预期不稳定,企业增长模式和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等多重原因,不少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滑的现象。央企公司制改制开始提速,是有积极意义的。再说,从1993年开始,24年了,这个问题也该收尾了。
中央企业改制央企整体上市是连在一起的。改制以后才能上市。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央企的整体上市不仅扩大的资本市场的规模,提高了我国的资与产证券化率,更有效改善了其市值规模,提升了整体资产质量,为我国资本市场长久的繁荣提供保障。从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角度,任何一轮真正的牛市总是经历价值发现、价值注入、价值泡沫、价值回归四个重要的阶段,而伴随着央企整体上市的步伐加快,推动股市进入价值注入的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下一波股市的助推剂。从自身来看,整体上市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业绩增长和估值溢价双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和发挥集团的资源、管理优势,完善公司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水平;其次,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并能使一些隐性的利润显现出来。
中央企业改制做得怎么样?国务院国资委去年年底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超过92%,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达到85家。虽然多数国企在形式上都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也正如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中所说,当前从实践情况看,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部分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董事会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这几句话是说到位了。形式上改了制,实际上很有差距,“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还有“董事会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承认这些话,是要有勇气的。文件上这么说的,加上这句话的是谁,肯定是一位负责任的人。
要确保今年完成公司制改革,对国资委而言,不仅要做好领导、指导,还要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改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改制企业而言,必须高度重视,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时间表、关键节点,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同时,还需要财政、人社、国土、税务、金融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共同来解决资产处置、土地处置、债权债务处置、人员安置等关键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改革可以说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2017年,不仅改制收尾,更重要的是做实董事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能翻了牌就完事。所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文件要好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