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中全会风险掌声雷动领域就是财经 |
分类: 混合所有制 |
“两个不可侵犯”是对“两个都是”提法的深化
---
李锦
《报告》特别强调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财产不可侵犯,非公有制财产同样不可侵犯,讲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场掌声雷动。两个“不可侵犯”的提法,与三中全会决定“两个都是”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两个不可侵犯”显得更深入、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了。
现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的焦点不是为什么要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推行混合所有制始终存在两种风险,一种风险是公有制财产受到侵犯,不该进入的进入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在评估国有资产转让的过程中,使得国有资产私有化。再就是产权不明显,不规范,使得非公有制财产受到侵害。既然总理提到这些,就说明这些问题是存在的,是有所指的。
应该说,非公有制资产“进入”面临的“三门”现象仍然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在在相当大范围内存在。少数国企希望民企像银行,需要钱就把钱拿过来用一用,甚至连利息都不想给。民企可以侵犯,在少数国企负责人潜意识里是很深的。现实中,很多民营资本受欺负,名义上有参与权,却没有决策权、经营权,甚至连收益权都没有。一旦出现纠纷,政府的权力阴影常常出现,民企往往是被牺牲者。可见,领导人已在担心这个问题,话中有话,当领悟其中三昧。
人们对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有一个问题把握的不太准确,那就是对国有资本的进退的“度”。有些人把“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解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其实,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民企与国企双向进入的过程,不是要将国企和民企对立起来,一味地强调让国企退出,而是要让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否则,一旦国企完全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国退官进”和“国进洋退”,使得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削弱,这不是改革的初衷。
混合所有制推行本质上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但碍于中国的现实,民企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政府还得“推”一把。当前迫切需要在实施办法上明确起来,先打开这个门,保证进去了不被“弹”出来,“旋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