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资怎么进入财经 |
分类: 混合所有制 |
李锦
《报告》叙述国资改革内容不多,却讲到两个“办法”,给人一个强烈的信号,混合所目前的混合所有制关键在于两个字,一个是“让”,一个是“进”。
怎样“让”呢?就是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还有一个是怎么让“非公有制进入特殊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首先,由公有制企业来“推”出一批项目。前几天广东省推出了一批项目,已经在开始做了。下面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金融、石油、电力、铁路、资源开发等七个领域会逐步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这七个领域多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垄断领域,也有公益性项目,而非垄断领域并不包括在内。因为非公益性、竞争性的、盈利性的企业自然而然允许民资进入,这是不言而喻的。
由垄断性企业让出一批项目,即国有企业要主动让出,实际是“退出”。报告中提及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是“进入”这个词。说白了,实际上是一个怎么让,一个怎么进的问题。首先从项目着手,由上面来推动,来制定,就克服了各家央企推行混合所有制发展参差不齐状况。现在,有的企业是不知标准,按兵不动,作壁上观,有的则是试探性的进入,有的企业是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多,干的少。
《报告》还提及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来实现投融资的资本开放,为民资提供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显然,铁路建设工程这个口子是开得很大的,改革上会更宽松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可能是动作最快的领域。
显然,这个段落分为三个板块,一个是国资在一些领域怎么退出,一个是民资怎么进入特殊经营领域,一个是以融资形式作为重点对民资开放。
我们注意到民资进入已经呼吁很多年,包括“新36条”的制定,后来各部委出台实施意见,一直是重视的,但是可操作性不强。现在这两个“办法”出来,我们的期望可以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