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中央企业能退出”出房地产吗?
(2010-03-19 00:31:40)
标签:
房产地王中央企业主业地块北京财经 |
分类: 财经视角 |
目前127家中央企业中,涉足房地产行业的竟达94家
李
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在各界对高房价的一片讨伐声中,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新的“地王”。当天,北京一日成交6块土地,总金额达143.5亿。
上午,大望京地块和亦庄地块分别以27529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格、52.4亿元的土地总价,刷新本市土地成交纪录,成为新的“单价地王”和“总价地王”。但仅仅6个小时以后,“单价地王”就被下午竞价的东升乡蓟门桥地块夺走,该地块的实际楼面价格超过30000元/平方米。
三个“地王”全部为“央企制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这样的非房地产主业央企也杀入地产领域。
“地王”最可怕的是无所畏惧。在两会上,温总理刚刚说要调控房价,“不稳定怎么行,肯定行!不行也得行!”北京市领导们也表态,“北京要为遏制房价高涨做表率”,“疯狂抢地现象不会再次出现,地王将很难重现”,然而仅仅一天,地王马上就冒了出来。什么“国11条”,北京地方版“11条”,地王们似乎一点儿也不当回事儿!
拍卖会上举牌的主角,是中远、中信、中烟、中铁……国资委要求它们“做好主业”,但做主业是没有做房地产赚钱的。如果央企纷纷脱离主业,将全民委托经营的资金用于争当地王,就会推动房价进一步非理性上涨。央企与一般企业不同,如果只重赢利,不履行社会责任,就丧失了享有垄断资源的法理基础,其垄断地位就应该予以剥夺。
我国社会制度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国有资本的配置问题。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配置于市场领域而不是公共领域。着眼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需要加快国有资源配置的结构性调整。需要明确政府的钱解决公平,市场的钱解决效率。按照国家对国有经济的要求以及国资委的部署,央企已明确主要集中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通过做强做大主业发挥应有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根据国资委的数据统计,目前127家中央企业中,涉足房地产行业的竟达94家,比例超过七成。其中,除16家主业中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其余78家均属于“不务正业”。
前天,央视白岩松评论:房地产市场究竟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总理的工作报告当中说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趋势。一天就给总理的报告上眼药,三个地王接连创出高价,而且还没盖楼,价格就已经高出了二手房。于是,有人在问,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
今天,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这是对民意的认真回应,更是央企发展回归本业的必然要求。让“不务正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表明了国资委的积极态度和决心,市场和百姓更期待实实在在的效果。是国资委在社会压力下这么做的,还是总理发怒了,国资委才被迫这么做的,过些天,总会知道的。
我们关心的是,非主业央企从房地产领域的退出绝非国资委“一要求就灵”,它必然将面对许多现实的阻碍和难题,包括:如何厘清央企承担社会责任与正常生产经营的界线,如何对央企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干预,对违规央企应该给出什么样的惩戒措施等等,都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和相关的实施细则。现在,人们在为“决心退出”叫好的同时,更关注“能否退出”和“如何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