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的昨天、今天与明天(1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评论 |
标签:李存葆、王光明
李
我觉得,李存葆曾经由”社会突破”走向”自然嬗变”,还会由”自然嬗变”转向”社会突破”,他当初以《高山上的花环》获得政治爆破式成功,他还会以政治爆破式获得成功,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轮回过程,他会创造出新的高度,他有这种思想准备,也有这种生活储蓄,有这种才能,他能够做到。最主要的是,当下中国太缺少黄钟大吕式的历史变迁式的小说。
因为要出发,怕一出发又会冷落这种感觉,赶快写下来,很多事情放下便永久的放下了.于是一挥而就,从早上七点前写到下午三点,写作前参考了朱向前先生的一篇文章,他对李存葆军旅文学的分析很到位,我读之受益。人家是认真地写,也写出水平。而我是信手写来,未及时修饰,就放在网上了,有点对不住老兄。好在是学习体会,随想随记,粗粗拉拉,这是当记者久了的禀性。管见窥豹,恐难以写出李存葆的真精神,以上所言只是自己的学习体会罢了。日后有机会,应当坐下来细细学习、理解。李存葆是一向低调,我这篇文章是自己的读书笔记,也不给他看了。
最终,我盼望李存葆兄的史诗般的小说适时而出。写市场经济社会的人性碰撞,中华民族的变革的丰富性、复杂性、生动性,写出他入世的进取与出世的洒脱来,写出他的大气与深刻来。因为李存葆是属于这个时代,时代需要他这么去做。(12027字)
2009.5.23
(本文写作时参考了军队文艺理论家朱向前等的文章,谨此表示感谢。文中插图从网上所转,不知拍摄者姓名,谨说明)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两者都兼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