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古城两日行
龙山神獒
应山外山邻居邀请,五一假期赴汀州古城闲游两日。以往来过几次,都因公事往来匆匆,未及细品古城风物。这次闲游而来,尽可宽心悠游。

汀州古城墙,巍峨壮观,夜景更美。
驱车抵达河田镇
30日一早7:30从汤埕自驾出发,经尤溪坂面、三明、永安边缘,由莆炎高速转长深线,在连城朋口下,转国道至河田镇芦竹村,全程约4小时。当天下午,游览了古镇风貌,百家祠古巷。河田镇人口约7万3千多,河田鸡名闻天下。有“四季花果美,一鸡天下闻”美誉。当晚在芦竹村汀江支流刘源河边散步,遇村书记,攀谈中他反复提到,当地河田鸡养殖量已达到几百万羽,但深加工产业尚未跟上,他正在为此着急奔忙中。当地朋友说,这位书记不沾烟酒,一心为村民,是个难得的基层好村官。
河田古街,百家祠
行走汀州古城
汀州,汉代置县,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设州,是唐代福建五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仍是福建八闽之一。从唐至清千余年间,长汀一直是州、郡、路、府所在。悠久历史,人物古迹,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知名应属完整的唐宋古城墙。明清时期,古城墙达5千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现城墙近3千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号称“十个城门九把锁,一条汀江万亩田”。古建尚有汀州城隍庙、三元阁、云骧阁、南禅寺、“王衙”、刘氏家庙、李氏家庙等等。我祖父1920年在《福建乡土教科书中》描述长汀为:“长汀县西北与江西接壤,叠峰层峦,地极高峻。汀江源出宁化,流入境南丁位故称长汀。峰市当闽粤要冲,全县之巨镇也。宋时赣寇犯境,陈吉老为别驾,子希造战殁,人慰问之,辄笑曰:马革裹尸男儿所喜,呜呼,世有吉老其人,何患匪徒之猖獗耶”。

店头街客流饱满,店面连接着码头
汀州千年,唐名相张九龄尝客家米酒留下诗篇《题谢公楼》、世界法医鼻祖宋慈曾在长汀担任“县太爷”开辟了汀江航道、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率精锐入汀写下《汀州》、宋代陆游写下《长汀道中》、明代良臣马驯安老还乡时写下《鄞江八景诗》、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出任汀州推官时写作《天工开物》、清代纪晓岚在汀州试院当主考官时留下闻名八方的“一菜、一联、一匾额”、《晚笑堂画传》的作者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是汀州人、乾隆年间大书法家伊秉绶人称“伊汀州”。陈轩、王捷、郝凤升、黄慎、杨澜、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长汀县城范围甚大,客家小吃丰富美味。仅店头街须穿行半小时,而步行半天,阳光灼热,感觉疲乏。
红旗跃过汀江
进入连城地界,就看到“红土文坊,项公故里”的沿路引导牌。文坊是项南家乡,而项公应当隐含项与年与项南父子,两代革命家,一位特科先驱,一位改革八贤,乡人引以为傲。我们还参观了杨成武纪念馆和瞿秋白纪念馆。
毛主席诗词中出现地名以福建最多,宁化、清流、归化,直指武夷山下,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等等,足见福建红土地上当年的血火烽烟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非凡岁月。
汀州试院,原福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瑞金叶坪,中央苏维埃政府旧址
五一下午,驱车前往邻县,江西瑞金,参观中央苏维埃政府旧址。

五二上午,驱车返回。两天虽短,感触很深。所见所闻,点多面广。可谓:汀州千年古城,屏障八闽西南。一条汀江客家母亲河,灌溉沿途万亩红土地,近水遥山,尽美丽画谱。有诗人前来吊古,有猛士勇往筹边。更有红旗跃过汀江,处处古战场。千年云烟,展鸿篇巨制,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人物风华,点染古今。而今客家儿女,齐心共建金山银山,重新治理美好家园,迎接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