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康未必“康”,杨过不好“过”

(2023-01-30 08:48:22)
分类: 科普探索

杨康未必“康”,杨过不好“过”

龙山神獒

金庸老先生天上有灵,也预感不到他笔下的“杨康、杨过”忽然会如此受国人抬爱,应用如此广泛和诡异。金庸作品无不与天下一号武功秘笈有关,或九阴真经,或葵花宝典,其实原型就是南宋闽北延平茫荡山人黄裳(时任福州知府)创作的演山“九阴真经”,故作品始终与福建、福州有关。这里且不细论。

之所以说,杨康未必“康”,杨过不好“过”,是根据本人自身体会与众多观察所得,并非信口胡言。

重型者,大白肺,及严重心脑并发重症,进ICU者,不论。以中轻型为大多数而言,“康后过后”均非“平安无事”,至少折腾一月左右,主要有:1、咳嗽不停,稍有刺激,咳便不停,甚至憋气、呕吐程度;2、持续疲惫、虚弱,稍事活动,大量出汗,夜间盗汗;3、引发各类宿疾,原有基础病者更为明显。浑身关节、肌肉酸痛,心率加快,面瘫、眼睑下垂(眼周围神经麻痹)、直至引发心、脑血管栓塞,心梗、脑梗意外。凡此种种,并未囊括。

自新冠潮起,各类帖方、名医忠言满天飞,似乎凡人也可做名医,其实多是七拼八凑,不可尽信,更不可轻用。即便是名医名方,也须因人而异。张三能用,李四不宜;王五有效,马六未必。

总言之,杨康杨过均非善茬,小心为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