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是否用林薛二人姓名暗示了作者“曹霑”?

(2023-05-20 10:46:58)
标签:

红学

曹霑

训诂

附会

分类: 有所读,有所思

红学会理事林方直教授在《红楼梦奇文史笔》一书中有一个惊人的观点,就是小说《红楼梦》在其两位最重要女主角的姓名当中,已经暗示了本书作者为“曹霑”。

推理的过程是这样: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在薄命司见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其中有关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的一页上,有一图一诗,诗曰: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字的上半部可以看作两个“東”并在一起,而“東”又可以看作“曰”和拉长的“木”的重叠,“曰”字很像玉带的形状,那么“曰”和两个“木”的叠加一起不正是“玉带林中挂”吗?所以说“玉带林中挂”这句诗不仅明示了林黛玉,而且暗示了一个“曹”字。而“霑”和“簪”读音接近,而且有“雨”字头,不正对应了“金簪雪里埋”吗?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容易地能想到“雪”和“薛”谐音,指向的是小说中的薛宝钗,而不容易想到的是曹雪芹用“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样的艺术编码,不仅巧妙暗示了林薛二人的最后命运,而且暗藏了作者的姓名“曹霑”。

这样的推演过程不可谓不离奇大胆,但也不能不说太过牵强。与世界上大多数语言文字属拼音文字不同,汉字属于比较复杂的表意文字,其最早起源于类似图画的象形,又有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多种造字方式。在古代,早就有通过对汉字音、型的分析,解读其背后深意的训诂之学。通过训诂的方法,可以解读汉字表面读音和字义之下的原始本义和各种引申的含义,从而全面了解由一个个汉字所构成的语词概念的精确内涵。同样,通过类似于训诂的思维方式,也可以用看似简单的汉字传达更复杂、更隐晦的信息。毫无疑问,《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语言汉字大师和训诂高手。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由于汉字是东亚大陆广大地域内不同发音的汉语方言甚至是不同民族语言的共同文字,因而保留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多字同义、同字异体、同源异体、同源异构等复杂的现象,训诂之法也经常容易被误用、滥用,反致错讹不断,歧义丛生。从“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读出“曹霑”二字,就是这种伪训诂式的推论,而且是预先知道结论答案,反套前提条件。其实用这样的方法, 也可以很容易地推出《红楼梦》的作者就是笔者本人。

从林薛二人的谶诗,推出暗藏的作者署名,如果是在“曹霑”的相关材料问世之前,那将是天才的研究成果,而放在现在,只能说是一种跳跃式的附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