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高兴》作者:最聪明的头脑应该学什么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究竟应该去干什么?按理说当然应该做社会上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所谓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这样才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呢?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往往凭借一个岗位的薪酬水平来确定它是不是重要的,而那些最聪明的人也往往奔着最挣钱的地方去。那今天什么样的岗位最挣钱呢?这些年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都有这样的趋势,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经济管理类的岗位,往往是薪酬最多挣钱最多的地方,而这些岗位也是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一些最名牌大学里边的最顶尖的优秀学生的行业。
清华经管学院是中国招收状元最多的院系,每年大约有六分之一的各地状元汇聚于此。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一场金融海啸改变了很多东西,改变了财富的分配,也改变了分配财富的人的命运。前两年这个世界上一些最聪明的头脑,包括各名牌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特别向往的华尔街情况就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最近,哈佛大学的校报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2009年进入金融业和咨询业的毕业生占到哈佛总毕业生的比例下降到了20%左右,而这个比例在2008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40%和47%。今年有15%的哈佛毕业生计划进入到教育行业,比去年增加了一半,而计划进入医疗卫生业的比例也翻了一番,达到了12%。同样的现象在中国也发生了,据刚刚公布的清华大学的一个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清华大学招收的全国各地的理科状元们所选择的专业分布,包含了工程物理、电子、经营、土木工程、热能、数理、计算机、材料、生物、航天、建筑等多达十一个院系。而在去年状元考生最集中报考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今年报考的状元人数从25人下降到了18人。不过这并未改变近些年中国高考状元的大走势,中国的高考状元们最心仪的专业仍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
这场金融危机之后人们也在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最聪明的一些头脑都去搞了金融,都去搞了经济管理,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是不是这种人才的配置出了什么问题?最聪明的人究竟应该去做什么?最聪明的学生究竟应该去学什么?《博闻天下》电话连线著名学者《中国不高兴》、《天命所归是大国》的作者王小东先生。
王小东:玉昆好,听众好。
主持人:最近这些年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一些最好的大学的最好的毕业生往往是去做一些经济类、金融类的工作,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必然性呢?
王小东:这个东西其实我在书里也写过,在《中国不高兴》里边也写了,这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于个人也是悲剧。美国人现在也都这么看,因为在那个领域,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创造多少财富,那个聪明才智就算用上了也是用在骗人、蒙人上面。但是确实这个领域的收入极高,这是美国带起来的,它的收入非常地高,这样中国也跟着美国套,说人家美国那么高,我们也要高,所以也造成了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奇高。我在书里讲过,这种情况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腐朽,而不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健康。其实美国人自己对这个也是有反省的。要不然不会这次G20会议上,有那么多国家的人包括美国人都提出来,要限制金融机构高管的工资。但最后还是没能实现,为什么呢?有些专家就讲,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腐朽的共谋关系,类似于50年代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讲过的有一个国防部和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一个共谋关系,而今天这个关系比那个国防部军工综合体的还要腐朽,就是有一个所谓华尔街和华盛顿的共谋或者华尔街华盛顿综合体。美国人也认识到了,美国人民也认识到了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但就是解决不了。所以要从这个角度讲的话,要说腐败,美国也够腐败了。美国的腐败就体现在这个上面,体现它的骗人的金融机构,体现在它的高管的工资奇高,聪明人都去从事这个行当,他们不从事生产,不从事对人类有意义的活动,却去从事欺骗活动,而中国人还跟着他们走,也走错了。
主持人:关于美国的金融业的工资,美国纽约大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叫斯特恩商学院,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金融教授叫菲利本,他有一篇文章谈这个问题,他说1980年的时候,美国的金融业,还有保险业当中搞数学的人比例只有1.2%,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增加到5%。也就是有很多搞数学的学生毕业以后都跑到金融行业来了,增长了三倍。而且所谓金融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只有2.3%,到2006年已经超过8%,翻了好几倍。2005年有个统计,美国金融业员工的平均收入比工程师要高出30%到40%。
王小东:像美国这种情况,美国人自己也认为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情况,中国跟它学这个,是完全学错了。现在来看的话,这个事对社会是个悲剧,而且很可能将来对个人也会是个悲剧。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讲呢?
王小东:坦率地说我曾经学过这玩意儿,说老实话学不到太多真东西,真正能学到真东西的还是数理化、生物这些学科。你要讲文科的话,你学历史、地理,学学文学都比这强。这里学不到什么真东西,但是它确实工资奇高。我原来也是学数学的,后来学这个玩意儿,但后来我没干这个改干别的了。这么多学数学的人,他们使得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了吗?赔了那么多钱,而且赔了那么多钱还不妨碍他们自个儿捞钱,赔的全是那些散户,那些老百姓在赔,他们自己却捞钱,整个行业被他们赔了那么多的钱,最后发现他们做进计算机的公式都是错的,但是错了也就错了。
主持人:金融这个行业对社会究竟起一个什么作用?早在1990年的时候,美国有三位经济学家,一个叫莫菲、一个叫威石尼,还有一个叫施来菲尔,这三个人就有一个研究,他们认为把最好的人才都去做金融、做律师这样的职业,这些职业实际上是管社会财富怎么来分配,而不是说怎么去创造财富,怎么去发明一些东西。所以把最好的人才去用于财富分配,实际上社会整个的效率会降低,经济增长会放缓。
王小东:我们不是完全否定金融产业,金融产业适当地有一些的话,确实可以帮助实体经济配置资源,能提升经济效率。但问题是现在的金融产业畸形发展,包括人才都往那儿走,实际上已经严重妨碍了实体经济配置资源。它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毒瘤,这个毒瘤难道永远让它存在下去吗?要永远存在下去当然就是整个人类的悲剧了,不过我还是持乐观态度,我觉得人类还是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主持人:现在的金融危机对这种畸形发展会不会有一种矫正呢?
王小东:我还想讲的是,其实这个行业用不着那么高的智商,也用不着那么好的成绩,你能不能在这个行业赚到大钱,站到高的位置上,未必是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说老实话我们国家金融行业那位挣钱最多的人是开车的司机出身的,没读过什么书,那又怎么了?实际上这个行业往往靠的是很多其他因素,你高考状元去学这个绝对是个误区。我不排除有些人可以去学,但有那么多人去学绝对是个误区。为什么呢?你在这个行业不能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高考分高,但你关系未必多,你未必是一个到处都走得通的、社会关系特强、在社会上特别有势力的家庭出来的人,说老实话,光跟那些关系比你就比不上别人。
主持人:真正的你的智力资源没有能够真正开发出来。
王小东:你看人家年薪几千万,你真能挣那么多钱吗?如果说像刚才你说的那个数字,只比工程师高30%的话,那你去做个优秀的工程师,都可能比一般工程师高不止30%,所以还是不值。当年我在加拿大学这个东西的时候,教我金融的老师都觉得这些是不值得的,说华尔街那些人不值得。
主持人:其实现在这种经济的危机对人才的配置也有一个矫正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经济史的专家叫格尔丁,他就讲上世纪30年代那次大萧条的时候,美国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那时候制造业特别发达,本来大家都争着去工厂打工,挣钱挣得也高,因为大萧条找不到工作了,于是本来要去打工的人,就只能接着去上学了,本来要去做白领的人结果就进了师范了。但是美国教育的师资水平反而一下子提高了一大块,这也导致美国在战后几十年教育的水平有大发展。
王小东:这次危机华尔街是首当其冲,失业人数最多,失业比例最高,现在还没缓过这口气,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个路走错了。说老实话,天道酬勤,我觉得人哪还是老老实实地挣钱比较靠得住。有些行当你真正给社会创造财富的,你做出来的东西,大家喜欢用,像这样的行业什么时候都不太会贬值。这种靠欺骗、欺诈发大财的行业,我认为不可能永远长久,不可能非常长久,如果是我的话,我宁可不挣这个钱。
主持人:像小东兄你是北大出来的,清华大学有一位哲学学者叫肖鹰,他也是北大出身的,他当年考北大的时候是文科的状元,他考的是北大哲学系。他就讲,一个健康的社会对学生的吸引力应该是多元化的,像高考状元全都一股脑或者很大比例都去那些最热门的金融、经管这些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王小东:坦率说吧,很多经管、金融专业都是骗子专业,为什么呢?因为它办起来比较省钱,你别看那么多好学生去了,办起来其实特别省钱,因为它不需要花多少,也没教过学生什么东西。所以宋晓军有一个建议,说经管、金融专业实际上是骗子,去他们那儿的大多数学生最后也没找着工作,把他们这些骗的钱都吐出来,培养学生最起码学个软件什么的,也能有个正当职业,能谋口饭吃。其实,一方面说这个行业高管的工资非常高,另一方面有很多毕业生找不着工作。
主持人:我们今天聊了一个最聪明的人究竟应该干什么,最好的学生究竟应该去学什么,这个恐怕也跟个人兴趣有一定的关系。
王小东:要工作的话,还是从事数理化、生物、土木建筑,精密机械制造这些,或者核能,你要是文科的话,我觉得史地、文学,哪怕就是法律呢,都比这个好,我不提倡都去学这个东西。
主持人:我想高考状元或者说最优秀的学生都一股脑地去奔最热门的挣大钱的专业去,反映的是社会需求的问题,也反映了一种价值选择。而这种价值选择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一种导向,正呈现出一种不太健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一个社会的恶性循环,比如说在不远的将来会影响到中国基础学科的后劲,影响到中国人文科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为契机,我们确实有必要思考在战略上怎么样能够有意识地创造一种环境,创造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吸引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去从事真正社会最急需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一些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这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才是最合理的配置。好,再次感谢王小东先生分享您精彩的评论,谢谢。
王小东:好,再见。
收听本期《博闻天下》: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092116000
其他精彩博文:
北京电台第四届听众喜爱主持人评选
《建国大业》最值得回味的十处表演
9月10日 教师节该给老师送礼吗
8月27日 刘德华终于做回了男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