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著名作家毕淑敏女士以及央视大才女喻江在《博闻天下》节目里一起聊了一期有关丁克夫妇带狗儿回家拜年被父母轰出家门的话题,忽然产生一个想法,丁克作为一种二十多年前自国外传入的所谓时尚“生活方式”,不过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伪时尚,这种反自然、反人性的生存态度害人不浅,应该原封不动地退回给外国人自己消受!
丁克,英文缩略语 DINK ( Double Income & No
Kids )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据 零点调查公司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中国的大中城市的丁克家庭约有 60 万个,近七成被调查者认为“丁克家庭将增多”。
另据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里, 15 - 59 岁的女性中,有近两成的人认同结婚可以不生小孩,而在中青年女性中,主张婚后不生小孩的则达到 24.7 %。大约 20 年前“丁克”概念刚刚出现在中国的时候,还只有极少数青年人接受这种观念,但是最先接受丁克的 家庭大多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人,在这些家庭中女性不仅地位独立而且拥有相当的话语权。正是这种观念的外来性和最早的丁克家庭的高端特点,导致人们对丁克形成了某种“时尚”、“新潮”的印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丁克一族逐渐庞大,并有从个别高端人群向低端扩散之势。但是也免不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许多因各种原因要不了或者暂时不想要孩子的青年人也纷纷打起了丁克的旗号,一时之间丁克一族好不兴旺!但很快,丁克的队伍就出现了分化,衍生出与丁克有关的各种新概念,如:
白丁 :意即“白白地丁克了一回”指曾决心要作丁克,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主动放弃的人。
丁克ing :丁克正在进行时,仍在坚持丁克的人。
丁克ed :因为生理障碍生不了孩子的人,实际上是以丁克这个时髦的口号掩盖生理上的尴尬。
丁狗(丁宠) :亦即Dinkod,是一群发誓要把丁克进行到底、发挥到极致的人,往往改养小孩为养宠物(小狗小猫之类)。他们是丁克的最高级别,也有人称之为“骨灰级丁克”。
丁忧 :目前仍属丁克族,但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焦虑,通常是一方想要继续,一方想要孩子,夫妻无法形成共识。
丁丁 :后一个“丁”是“人丁兴旺”的“丁”。
“物极必反”的产物,不仅放弃了丁克生活,而且千方百计想生育两个孩子,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补偿原有的孤独寂寞。
仿丁 (Dinlike):把孩子交给父母或者保姆,自己保持“二人世界”,仿佛继续“丁克”。这种类型的“丁克”最为丁族们所鄙视。
实际上,丁克在中国兴起二十多年后,当相当多的人们已经接受甚至开始认同丁克家庭的存在时,这股潮流却已经悄然出现逆转。许多最早的丁克族开始反悔,纷纷加入白丁行列,特别女丁克们到了35岁之后,突然意识到,如果再不生育,这辈子可能永远当不成母亲了,日渐平淡的婚姻生活如果没有孩子的调剂也会走向寂灭,她们终于放弃了丁克生活,于是就出现了“35岁生育现象”。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将近九成的丁克最终会放弃原有的主张,回归到选择生育的普通家庭生活。以下是对一些35岁以后放弃丁克的女性的调查及其结果:
1.最初选择丁克的原因是什么?
A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成本太高 44%
B没有孩子才能享受自由自在、高品质的二人世界 20%
C养孩子太烦,不如养个宠物,不想养了可以送人 12%
D生孩子影响事业发展 8%
E没有信心将婚姻维持到地久天长,怕一旦离婚伤害孩子 8%
F其他 8%
2.使你在35岁以后放弃丁克生活决定要孩子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A感觉如果不当母亲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44%
B为了挽救出现了问题的婚姻 24%
C再晚就生不了孩子了 20%
D外界的压力 8%
E其他原因 4%
3. 孕育和生育过程是否顺利?
A不顺利,遇到了很多麻烦 72%
B还算顺利 20%
C无法受孕,只得采取人工授精等方式 28%
4.产后遇到的最大困扰因素是什么?
A精力不济,产后体形难以恢复 36%
B担心孩子有缺陷,心理压力大 32%
C孩子还没长大,我们都已老了 16%
D体质大不如前 16%
5.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丁克吗?
A不会 88% B会 12%
从上面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当初丁克们年轻时选择这条道路的理由是多么的草率和幼稚,生活压力大,难道能大过农民兄弟吗?二人世界的潇洒可以自在一时,谁又能保证幸福一世?一心事业没有错,但若抛弃了人类的繁衍这一根本前提,人类一切事业的目的与意义又究竟何在?至于说养儿不如养狗、害怕离婚的人显然有着不幸的家庭或童年,以至于在他们的心里蒙上了深深的阴影。丁克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人生道路的慎重选择,不如说根本就是一种成长过程中逃避责任、畏惧压力、娇生惯养、异想天开、画饼充饥的不成熟状态的表现。
事实证明,丁克们往往过分看重坚守的力量、而看轻来自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外界环境、亲属、朋友,而更多地来自自己的内心。繁衍是人类的本能,生育是女人的天性,人类多少的幸福、多少奋斗的价值都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派生衍生出来的。而且,生理学早就证明,生育对女性的健康有着天然的保护作用,生育后的女性具有十年的生理免疫期,而一些妇科疾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未生育女性比有生育史妇女的发病率高出许多倍。所以负责任的医生都建议即使女性处于暂时的丁克状态,也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生育能力。总有一天,她会明白人可以错过升职,却不能错过生子。不要孩子可以有100个理由,可是要孩子仅有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心理学家也认为:丁克生活有可能给男女双方带来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家庭上,来自双方父母、亲友的压力;社会上,一些人会用传统的眼光看待生育问题,甚至顽固地认为没有小孩就是夫妻双方生理上的问题。而且当丁克们达到一定的年龄段而身边的同龄人都有小孩时,他们自身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会不断地问自己:不生小孩真地是不愿放弃自我吗?我后悔了吗?丈夫(或妻子)真的不介意吗?正如许多后来成为白丁的过来人掏心窝子的一句话: 丁克不是一种信念,只是一个状态,如果你为了丁克而丁克,那就太傻了。
事实上被很多人认作一种时尚的丁克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它只是很多人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是逃避责任、畏惧压力的人们编织的一个漂亮的借口。如今的年轻人,生活能力差,但却承受着很强的工作和社会压力,他们只会用愉悦、刺激的生活来缓解这种压力。很多人说要多“玩”几年再要孩子,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是个孩子,即便结婚了,也无法承担生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甚至有些人生完了孩子就甩给父母或保姆,自己仍然过着仿佛二人世界的“仿丁”生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熟度的增加,年轻时的想法会有所改变,对工作的激情会变得务实,生活的重心会更偏向家庭,而二人世界的浪漫也慢慢消褪,婚姻生活开始变得平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感情纽带来维系家庭,此时回归传统家庭的想法会让很多人对孩子特别渴望,希望通过孩子完善家庭、融洽夫妻关系。有一位丁克女性在博客中写道,当她质问自己的老公为何与一个处处不如自己的女人有了婚外情时,老公只说了一句话“她肯为我生孩子”就让她哑口无言!的确,不生育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女人,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家庭。如果为了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放弃生育的使命,那和过去为了荣华富贵而净身入宫作太监有什么分别?
有许多丁克族往往不愿正视在自己内心的阴影,几年前流行一个词叫“婚前恐惧症”,一些人会对婚后的独立、生活、责任和未知事物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正是由于这种恐惧,导致很多人对生育有太多不确定感。此外,还有一些人根本就是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长大,或是父母经常吵架、或是受虐待的儿时经历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些人在成年后对做好父母毫无信心,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的遭遇。但是,一个缺乏纽带和新鲜感的家庭最终仍要面对的是一份没有血缘亲情支撑的爱情能否战胜婚姻积累的倦怠?
还有很多家庭选择养宠物代替孩子,对宠物付出的心血完全视如己出。其实,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角色缺失的表现。人们承受着各种压力,生活的艰难和残酷的竞争让他们疲于应付,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经历这些;另一方面,又幻想婚姻质量的追求和对自由享受的渴望,不希望有孩子来“破坏”。但这种寂寞的“自由”和不完整的“幸福生活”根本无法持久,夫妻生活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平淡乏味,为了让婚姻保持新鲜,需要一种共同的纽带,有人找到了宠物,希望在由宠物代替孩子的虚假世界里,寻找到亲情的慰藉。但是,这种虚假的慰藉又能坚持多久?能否真的在你老迈时,依然温暖着你那原本缺失亲情呵护的心?
二十多年前,丁克作为一个舶来品传入中国,成为一些年轻人逃避责任、拒绝长大的避风港。直到今天,尽管最早的一批丁克族中的多数人已经翻然悔悟,有人为此付出了终身难以弥补的代价,但仍有一批批少不经事的男女们前赴后继地跳入这个巨大的圈套。而在丁克的发源地,美国自“911”之后却掀起了一场回归传统家庭的运动。世贸大厦倒塌的废墟中近千具无人认领的尸体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亲情对人生的重要,使那些曾经“只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感兴趣”的美国人,重新发现并找回了传统家庭模式的温馨与美好,原本事业第一的女白领们,重新认识到人生幸福的真谛:生育是人类肉体和精神的延续,自我价值的实现。
许多人直到35岁以后才真正“长大”,这时他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事业也相对稳定,心理上趋于成熟,责任感增强,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会比较顾及老人和他人的感受。同时,夫妻之间的激情已归于平淡,这时孩子的出现会带来新鲜感,成为维系二人情感的纽带。丁克家庭将由夫妻、孩子组成的传统家庭的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解构为两点的线性家庭关系。社会竞争的加剧使人产生怨恨、焦虑,导致心理失衡,只有三角形的家庭模式才能形成一个牢固的支撑面,搭建出承载和化解这些负面冲击的平台。而在根本上,一个健康、完整的家才是男人和女人的天堂与乐土,孩子才是一切的希望所在!
对那些沉迷于丁克之梦的青年男女们,别再自欺欺人地对他们说什么“宽容”、“尊重你们的选择和自由”、“那是你们的生活方式”之类的废话了,应该负责任告诉他们:幸福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困难,快点醒来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啊!
收听本期《博闻天下》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