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精神分析大会感受----“远离”

(2012-09-24 11:41:18)
标签:

中国精神分析大会

杂谈

分类: 心理学
   坐在电脑前,回忆前几天上海之行的所见所闻,想着也许我可以记录下一些精彩的内容分享出来。但是,我发现,那个记事的本本就放在手边,翻开后密密麻麻的符号跃入眼前,而我却没有一点冲动,分享些什么。。。
  看着电脑屏幕,注意力都集中在耳边的音乐里,似乎很想离开,不想回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
  嗯,对。“远离”是我对这次精分大会聚焦后的感受,从大会的一开始,从国内一位分析师提到的有关国内精神卫生发展的现状开始,再到一位分析师提到“我们使用‘理论假设’在治疗过程中寻找,得出正确答案”。。。我就已经越来越想远离这个我曾经热爱的并忠诚的“疆域”。
  西方分析师的发言,总是会让人心生敬畏的。他们最多涉及的是对临床工作的思考,而国内的分析师们的发言更多的是对文化的探讨,是何原因呢?也许,我们自己也一直在质疑我们的工作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土地上是否真的能行得通?也许,我们太闲,太有空,有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文化上的差异,而少有贴在地面上的实践。也许,如今,当我们还在紧紧抓住弗洛伊德当时的那些观点和理论不放时,是防御机制的启动,无法告别过去,尚未完成的哀悼,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这个领域中还未发展。
  谈到此时,一种哀伤涌上心头。回忆四年前第二届的精分大会,可谓盛况空前,我也是一位对被精神分析冲昏了头脑的治疗师。赶场子似的奔波于各个分会场,如今回忆起那个画面,自己都觉得“闹心”。四年后,当我更加冷静的看待国内精神分析的现状和发展时,也让我对整个大会的感觉发生了改变。它似乎也变得更冷静了,从参会的人数,到大会的那些少有的精彩内容,再到一次又一次亲眼目睹所谓领域内的专家表现出的,不堪入目的职业素养,等等。如果,这感觉恰好与大会‘相遇’,那么,这不仅仅是对国内精神分析发展的一次警告,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大家都更冷静,都更知道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
   回到主题,‘远离’这个疆域,并不是远离精神分析。这仍旧是我所喜爱的流派之一,这里的远离,是要远离那些高举弗洛伊德观点不放的精神分析。当然,我也真的希望在中国的心理治疗领域中,会有认知行为、完型、人本主义等等,其他流派的国际性交流会议。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是百花齐放的,一个流派的一言堂局面,把参会者们当做自己的‘徒子徒孙’的状况,除了为自己保住话语权以外,我看不到对这个职业的发展,对这个理论流派的发展推进会有什么帮助。
   之前,当我写下这些感受时更多的是肯定。那也是因为我愿意并习惯于从资源取向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些状况。然而,却给一些人留下“追星”“拍马屁”的感受。这是我的尴尬,从内心来说我从未热情追求过任何一颗“星”(当然除了迈克杰克逊之外)。出于对精神分析的热爱,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出于对自己的尊重,记录下这些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