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献礼---“拿什么感激你,我的母亲!”
(2012-05-11 11:04:41)
标签:
精神分析
母婴关系
亲子教育
|
分类:
家庭辅导
|
最近,接触到几个这样的故事:
“母亲总是以一种卑微的姿态生活,使得当我和她在一起时,她也要用各种方式告诉我,我也是卑微的,是不值得被爱的。”----25岁的女人这样说
“母亲总是告诉别人我很失败,从不要强,不上进。老公也选的不好,工作也不好,总之我无论怎么努力,似乎都是不好的,我也许注定是失败的。”-----35岁的女人这样说
“不知道为什么,妈妈总是可以指出我的不足,嗯,也许我需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我想妈妈这样做是为我好,让我不要因为其他的成绩而骄傲自满吧。”-----10岁的男孩这样说
“我最近是为一些事情困扰,但是我觉得自己可以处理好,但是妈妈要坚持带我去精神专科医院。我只是希望她可以陪着我,什么都不做,就这样,就好。”-----19岁的女孩这样说
……
……
以往,我们常常会说“母爱是无私且伟大的”。然而,类似的故事接二连三的发生,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母子关系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互动的。
有朋友说:“女人的天性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己生命的延伸。所以,女人如何看待自己,就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说法,我是认同的。当一个自我评价过低的女人,她也许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多高的评价,或者她会表现出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孩子,然而她也总能在孩子身上发现种种的不足;一个总也‘看不到’或是‘找不到自己’的女人,也许她也‘看不到’孩子的存在,也许她会忽视孩子的愿望,借着她从外界拿来的那些标准和要求替换掉自己与孩子的愿望……
联想到这些之后,我想到另一个可能性。科胡特解释婴儿对母亲的心里话:“因为我是完美的,且你是我的一部分。”又一次跃入脑海。父母是否甘愿成为孩子身体的部分延伸,去成就孩子内心原始自恋的满足,促进其心智的健康成长。而当婴儿发出这一‘信号’时,会带给父母一种作为‘个体存在感’的丧失。而这种丧失感,往往让个体感到惶恐,引起原始的焦虑(作为生物最原始的焦虑),继而发展出一种‘竞争’,与孩子(个体)的竞争。竞争的主题围绕:“究竟谁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也许,我的解构让很人觉得更为冰冷,残酷。然而,在自然环境下,生物之间的这类‘竞争’从来都不少见。只是我们的人类文明将其演变的更为丰富了,也更隐秘了。就像我们常常听到长辈说:“母爱是伟大且无私的。”似乎在伟大和无私背后,只有无尽的感激和无条件的接受。即便是当我们内心泛起一点点质疑的波澜,在无私和伟大的光环下,也要将其平复。就这样,我们将这一来自原始且残酷的‘生存竞争’秘密的隐藏起来,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
如果将其理解为一个循环,跳出来的方式,首先也许是要接受“母爱是自私的,有偿的。且它是所有爱的其中一种。”作为母亲,也许总是被要求站在‘无私和伟大的肩上’,异常辛苦。是时候允许自己‘恨一恨’自己的孩子了,是时候可以允许自己不要总那么‘伟大’,不要总那么‘无私’。也许,当母亲开始面对自己种种的自私时,孩子也能在成长的路上喘一口气。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送给广大的母亲和即将成为母亲的女人们。
(阿诺的穷思竭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