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璇
德国GALLI心理剧导演
德国GALLI集团认证培训师
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博士
青春,与爱情有关
记于中戏三小时心理剧工作坊之后(20101108)
这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十五人团体。接受邀请做这个工作坊时,我心中多少有些忐忑: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又在中央戏剧学院这个耀眼的光环之下,该是多么的青春张扬,踌躇满志,仅仅三小时的短暂体验,能否让他们领会到心理剧的魅力,又能否使他们有所触动呢?
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特定治疗目的的体验式工作坊,所以在开始之前我向他们的老师请教了学生们目前的常见问题和冲突。老师所观察看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学生之间由于隐形竞争带来的人际矛盾,或是与专业权威间的观点冲突上。这和我所预想的基本一致。并且,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知发现和学习如何解决此类冲突,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希望可以将此次工作坊的主题引导到这个方向上去。
只是,任何一个“暖化”得足够好的团体,都会自动浮现出它的主题。当“爱情”这个主题浮出水面时,我才恍然发现,之前的种种考虑,是因为我已经变成一个“成年人”,像所有前辈一样,渴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后辈,仿佛我们更懂得孰重孰轻。然而却忘了,在那个感性的青春年代,在那个当下,有时仅仅与爱情有关。想到此,释然、微笑,共情在那一刻自然的达成。
爱情主题在最初的暖身环节中就已经开始浮现。在几个言语暖身环节中,多次出现“她一定会是一个好老婆”,“她对爱情很专一”,“他一定会对女朋友很好”,“我们是B婚一族(毕业就结婚)”之类的语言,大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表露无疑。在音乐冥想环节,我也观察到表现“爱”的音乐响起时,同学们的表情和肢体最为投入。有一位同学分享说,她在“爱”这段音乐中,就已经将忧伤、快乐、恐惧、沉重等等各种情绪统统体会了一遍,以至于其他音乐段落的情绪就不那么投入了。那么换句话说,她几乎所有的情绪,都和爱情有关。
由于团体暖身的充分,到了最后的演出环节,已经不再需要我的额外引导。两场演出的主题都自发的滑向了爱情。心理剧的魅力就在于演员的自发性。自发是一种与生俱来却常常被忽略的能力。在没有剧本、没有预设、没有排练的演出中,这种自发性被最大可能的带动出来,每一句即兴的台词和肢体语言都是本能和自然的反应,是一种真情流露。一开始带着试试看的心情走上舞台,却很快将自己的内心打开和暴露出来。一位女同学在分享讨论时哽咽了,她在“爱情和新意的交易”这段场景中感到了不舒服,那么,她是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不同所带来的冲突。心理剧用最直接、最切身的方式实现了“自我发现”。我对学生们说,希望他们将这次仅仅三小时的体验中感受到的自我觉察,再细细的咀嚼和回味,思考它们带来了什么。
友谊是这次团体的次主题。在暖身环节流转在团体中的感动和温暖,不仅仅是因为环节设计带来的“暖化”,事实上更像是一种“催化”。已经彼此认识三年的团体,却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让那些隐隐涌动的感情真正流淌起来。
除了主题之外,还有一些在个体身上浮现的点,很遗憾由于时间的限制没能一一得到审视和处理。例如那个“想用寿命来换取一辈子信仰”的女孩、还有那个默默的却郑重托付了的男孩。如果是一个长程的心理剧团体,我会希望,下一次的主角就是他们。
每一场心理剧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也在每次的工作坊中经历成长。希望我的团员们亦如是。
我的话:欣赏高璇在舞台上表现出的温暖和平和,在这么一个自发的以‘爱’为主题的心理剧的工作坊里,她以温柔的姿态温暖着在场每一个人。就如她所说,每一场心理剧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想这就是心理剧的魅力,这就是生命的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