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中国精神分析大会的感受(一)--- 纵观

(2009-09-22 15:47:12)
标签:

精神分析大会

杂谈

分类: 杂谈

   结束了三天的第二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北京。身的疲惫源自三天的疲劳奔波,奔波在路上,奔波在一个个会场之间。心的疲惫来自头脑的激烈撞击,可以说这次的大会质量是超过预期标准的。短短的三天时间,浓缩了当今世界及中国在精神分析理论方面的发展与创新。这些内容涌进我的大脑,很多情况下还容不得思考就已经在大脑皮层上撞击出了痕迹。

   这次大会来了很多的西方精神分析大师,他们有的就精神分析的一些概念的发展进行阐释,有的就目前精神分析的发展及方式进行剖析,有的也会对中国精神分析发展的现状发表一些感受和质疑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虽然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有些枯燥之感,这些内容虽然无法让我产生更多的自由联想,似乎少了很多头脑风暴的激荡,但我却可以感受到‘站在地上’那种踏实的感觉。当然,仅仅是西方专家的表达总还是感觉缺少些东西,隐隐的总有一种不被理解的感觉。也许从这个角度上看更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强调着文化背景的差异问题,很多东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确很难理解或感到被理解。所以,对于国外专家的演讲,我也就更倾向于东南亚地区的学者们讲述的内容,毕竟在耻感文化背景中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很遗憾的是就专家比例而言,东南亚地区的学者来的有点少了。

  中国方面,那些‘传说’中的‘大师’和那些从来没有在‘传说’中出现过的‘大师’都来了。中国的大师们有着显著的特征,他们讲演的内容多是以玄妙的哲学思想浓郁的理论为主导,试图把精神分析的复杂性和神秘感引向极致。这大概是中国人的方式,辩证的思想也许是中国人天生就具备的。无论是讲述无常的概念,还是引用‘撒修拉’的思想,再或是对‘三川’的说文解字等等,总之大师们要将玄妙的世界演绎的异常绚烂,也要将精神分析的复杂和深奥推向更高的顶峰。我不知道当时演讲现场坐着的那些听众有多少能够听得明白这些内容,也许很多,也许不多,也许他们坐在下面只是为了看看‘传说’中的大师究竟是何方神圣,也许此刻最该引入那个词 ---‘撒修拉’。

  纵观精神分析的发展,就不难看出这套理论起初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今很多这个领域的专家都在试图将复杂的精神分析简单化,这似乎也成为了精神分析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不能认为国内的专家们仅仅是当众炫耀着自己的才华,也不能恶意的认为他们借着台下听众的耳朵实现着自己‘诉说’的需要或是满足高峰体验的需要,当然也不能完全友善的认为他们在借此向外国的同行展示着中国精神分析师们的风采,而是应该看到,一个理论的发展必然经过这个阶段。用发展的眼光可以看到,此刻,当国内大师们将简单问题推向极致的时候恰恰说明着精神分析在中国正在发展,依照中国人的思想,我们相信任何事物当达到极致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写到这里我突然自由联想到一句这样不伦不类的话 ---“幼稚中的成熟”。

   整个大会下来虽然国外专家们的一些研究和理论枯燥有时也感到乏味,但是却是如此让人踏实,国内的大师们运用自己独特理论高超的表达,带我自由的遨游在精神的世界,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刺激,快乐,但有些飘渺。

   这样的对比像极了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