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话与民族发展(上)
(2023-02-14 14:27:50)论普通话与民族发展
在历史上,我国的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化改进。如文字,从古文、大篆、小篆、隶书、繁体字到简化字,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创新统一淘汰,才有了适合现代人的文字。而语言同样在合并、淘汰、发展。譬如,文与言的脱离,言文不一致,方言及各民族语言不通,成了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上世纪初社会上掀起了白话运动,创导文言一致,“五四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动摇了文言文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因此全国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成了新中国的国语,文言得到了统一。经过几十年普通话推广和教育,全国已经普遍实现了普通话。方言逐渐被淘汰,民族语言也逐渐慢慢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强大的特征。普通话的实现,不下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施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一系列措施的社会改革。这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也是民族大团结巩固的基础。语言的统一是强国的标准,关系到千秋万代,也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我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普通话的统一,犹如一个人的整体,而方言、民族语言,犹如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家长在的时候,兄弟姐妹是一家人,一旦家长逝世,兄弟姐妹就会分家各奔东西。这是社会规律,谁也无法阻止和改变。因此,普通话就是要把各民族融合在一起,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普通话真正的作用和远大的目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