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为“斗鸡”
(2012-04-25 21:58:33)
标签:
游戏 |
那时候不要说电脑、手机、游戏机、IPAD,连电视都没有。放了学的孩子们,大多是在大街上疯玩。各类街头游戏中,很有趣味,既要力量又要技巧的游戏,还要属“斗鸡”。 “斗鸡”游戏的比赛规则是用单腿支撑,双手扳起另一条腿,两人相对攻击,脚先落地者为失败。
“斗鸡”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平衡能力,培养抗挫能力。一般情况下,个子高大者自然占优势,因为双方对决时,他不费劲就可以用自己的腿去压对方的腿,往往一个回合就能获胜。但个头大者也并不一定能稳操胜券,因为斗鸡不仅要拼气力,而且要拼耐力,拼平衡力。许多时候还要看双方谁更灵活,更有技巧。遇到高大对手,你可以左躲右闪,避其锋芒,消耗对方体力,后发制胜;也可以把架势放低,待对方进攻时,由下而上把对方掀翻;还可以适时闪身,避开对方的进攻线路跳到对方身后,趁对方由于往前冲而站立不稳时,顺势从背后对其一击。只要战术得当,灵活而有技巧的个小者也能取胜。总之,要想在斗鸡中赢得胜利,个头、力气,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都是重要因素。
那天放学后,把书包仍到家里,我便急忙跑了出去。家门口的人行道上已经聚集了两拨孩子,双方摆开架势要通过斗鸡决一胜负。轮到我上阵时,遇上一个高个子。显然只能智取,不能硬拼。我先是左躲、右闪,避其进攻的锋芒。又主动后退,寻找凭技巧制胜对方的机会。只怪天不助我,偏偏此时,有人拦住一个担挑卖砂锅的小贩,在我身后做起了砂锅买卖。一路后退的我,一屁股坐在了一摞砂锅上,砂锅哪能经得起我这一坐,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小本经营的小贩拉住我不依不饶,有小伙伴赶紧跑去叫来我母亲,最后当然是赔钱了事。所幸的是那几个砂锅并没有完全碎掉,最多的也就是裂成两到三瓣。当时,母亲一块也没有舍得丢弃,后来花钱找掬锅匠人把几个砂锅都用铆钉钉住,再用铁丝箍牢,虽不能完好如初,但总算是还都能用,几个破砂锅我们家足足用了十几年。但是,花钱买了几个破砂锅,按当时我们家的收入,这可算是一件让母亲无法容忍的大错误,结果是当天我就被狠狠地揍了一顿。
尽管如此,回忆起“那些年一起玩的游戏”,包括那场打破砂锅挨顿揍的“斗鸡”,重新唤起的更多的还是童年时的快乐。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通过玩来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当年,没有各种兴趣班,没有电视、电脑、手机和形形色色的玩具。唯一拥有的是宽阔的游戏空间和成群的小伙伴,可我们照样玩得很开心。今天的孩子们尽管拥有了上述一切,但本来是应该和人玩,和活物玩的孩子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从来没说过话的机器玩。当然不可能有像我们当年那样,气喘吁吁,大笑大叫的快乐与开心。想想我们的童年,特别是童年时那些开心的游戏,还真为现在的、看似幸福的孩子们生出几分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