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老板
(2012-04-03 16:19:35)
标签:
杂谈 |
又是一年清明,在郑的兄妹和大哥的儿子等五人结伴回湖南老家扫墓。火车票是十天前就买好的,郑州到昆明的直快,晚上8时20分郑州发车,第二天早上7点15分左右到长沙。大姐的女婿和孙子在车站接我们。
大姐的女婿和女儿曾经在郑州住过一段时间,女儿加工些田螺一类的小食品,到市场上推车叫卖,女婿则在当时的国棉四场干了一阵子装卸工。他们来到郑州,原本是想借助我们这些在郑州的亲戚帮他们在城市里谋生活,遗憾的是我们在郑的兄妹四人都没有多大的能力,因而也没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后来他们两口子又从郑州往湖南倒腾过几次草莓,再后来就回了湖南老家卖过鲜鱼。以后听说他们在怀化开了一家经营门业的商店,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已经小有规模。这次回湖南,老家那边的整个行程都是这位女婿安排的,但是,一见面不是他主动打招呼,我竟不敢认他了。身着正装,脚蹬皮鞋,肩背时尚皮包,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手机始终在通话中。和二十年前在厂里扛大包的力工真是判若两人,完全是一副老板的派头。听他介绍现在每月的生意也有十几万,而且,刚刚投中一项涉及向某房产项目提供几百套门的标书。这次是来长洽谈供货事项,也顺便回涟源老家扫墓,正好接上我们几个一路同行。
大姐的孙子应该是小时候见过的,但面对站在面前的这个大小伙子,我竟是搜索不出一点记忆。十年前我曾借到长沙开会之机回老家给母亲扫墓,那时候的他还是个刚满10岁的孩子,在大姐的诸多孙子里面并不突出,即便是见过面也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还是他主动说起了十年前见到我时的情景,说起他上了大学,毕业后打过零工,开过汽车,后来用自己挣来的辛苦钱在长沙开办了一家小公司,做中央空调和净水器的营销生意。用他的话说是刚刚起步,业务量不大,收入上也只是略有结余。已经谈了女朋友,打算苦干几年,把业务做大,再考虑结婚并在长沙买房子成家。听他说,在他们几个堂兄妹中,有的干的比他好,而大多和他不相上下。和他姑父,也就是前面那位门老板相比,当年住在城郊的门老板,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完成了农转非,有了县城的市民身份。而他在老家还有责任田和宅基地,从这点上讲,学历远高出姑父的他还属于二代农民工,但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从他身上已经看不出一点农民的印迹。虽然眼下经营业绩上还远不能和他那位做门业的姑父相比,但是一言一行也透着成家立业的干劲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自信。虽然还很年轻,但一路上和我谈古论今、说天道地,国内国外,政治经济,谈吐举止已完全和那位门老板不是一个层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镇化更为成熟,拆除了城乡门槛。再过十年八年,谁敢说刚起步的卖空调小老板不会超出小有规模的门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