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顿少吃点,保持大脑健康
(2012-01-09 20:10:15)
标签:
健康 |
“有钱难买老来瘦”,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句养生老话,然而,直到老了才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
也许是经历了饥荒年月,年轻时一上餐桌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不见得都是因为饭菜好而美不胜收,多数情况是怕浪费,就着剩菜又能添上一小碗饭。结果是应了那句“平生无大志,混个肚儿圆”的戏言,人到中年便进入了“胖不伦敦儿,200来斤儿”的行列。所幸,前些年在国人的理念中,发福还算是句恭维话,“环肥燕瘦”各有所美,那时的我也没感觉有什么难堪。
退休前的几年,体检中发现了问题。先是高血脂、脂肪肝,而后又是高血糖,血压也直逼临界线。但直到此时,自己还是没有当回事,在吃东西上依然是那么随心所欲,从不忌嘴。
直到查出糖尿病综合征,才彻底明白了“发福”并不是什么好事。为了控制血糖,每天的主食严格限制在不超过6两。而且不吃糖,少吃肉,每天还要坚持万步走。一段时间后,体重大减。血糖也总算适当控制。
如果最初的节食是被糖尿病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以后看了一些资料,促使我由被动节食向主动的转变。比如,意大利研究人员对实验鼠限制进食,让实验鼠不超过日常所需进食的70%。结果发现与过度进食的实验鼠相比,限制热量摄入的实验鼠大脑内的环腺苷酸反应成分被激活,“进而激活其他一系列与长寿相关的分子。”从而减缓了“大脑功能衰退”。
于是,科学家得出结论,少吃一点有助于头脑清醒,还能增强认知和记忆能力。可以“更持久地保持大脑健康”,老年以后不容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即使患病,时间也会推迟,症状也比过度进食者轻。此前美国研究人员对恒河猴进行的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大幅削减猴子的热量摄取可以延缓其衰老过程并延长寿命。荷兰研究人员也发现,限制热量摄入可以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据说这些研究人员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新药物等方式激活环腺苷酸反应成分结合蛋白1”,这样不限制热量摄入也能保持大脑健康。但那是后话,而且估计新药问世价格也不会便宜。因此,最靠谱的办法,还是节食。
研究人员那些“激活环腺苷酸反应成分结合蛋白1”的用语过于专业,一般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机理。其实,普通百姓不用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吃得太饱,胃肠需要更多的动力去消化食物,更多的血液积聚到胃肠道,就会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出现血压降低、脑灌注不足,大脑就会缺血、缺氧。长此以往,缺乏养分的大脑自然就会加速老化。因此,不仅是糖尿病需要控制进食,要想保持大脑健康,你就每顿少吃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