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亦忧“光棍节”
(2011-11-11 13:07:30)
标签:
杂谈 |
“光棍节”更像是一个娱乐性节日,它流传于年轻人中,借“光棍”来表明“单身”,以庆祝自己仍然傲居于单身一族。光棍节的来历有多种版本,有人说它是个洋节,还演绎出传奇的爱情故事;有人说它是“国货”并从中国的国粹——麻将中的“条”牌上找出依据。而我更相信,它其实就是大学校园里那些情窦绽开的大学生们趣味文化的产品。
也许是先入为主,我第一次听说光棍节,是在去大学看望儿子时,偶尔在学校食堂门口的告示栏里读到了有关光棍节的一则告示。出于新奇,我仔细的看了那篇散文般的文告,原来是发起者在组织一次聚会活动。文章中充满幽默、风趣的内容和那带有几分调侃,但又是认真、严肃的口吻,让人不能不相信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一个节日。据说,光棍节就是从校园发端,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而被发扬光大,很快就走出校园,渐渐向社会弥散,形成了一种光棍节的文化。光棍们自娱自乐地把一月一日称为小光棍节,一月十一日和十一月一日为中光棍节,而有四个“1”的每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就成了大光棍节。
围绕光棍节,各种大大小小的“光棍”活动应运而生,精明的商家也以此为噱头,策划出“光棍节”系列推销。今天恰逢六个“1”相聚,成为一个世纪超级“光棍节”。“孤单”感一下子被放大了6倍的光棍们,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百年一遇的取乐机会。风趣、开朗的年轻人又给那六个“1”赋予了新的含义,说它的喻义是“一生一世一心一意一辈子”。据说,预约在这一天结婚的人特别多,连这一天的电影票、火车票也会跟着紧俏起来。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急于“脱光”,这个世纪性光棍节显然与往年的这一天不同。加上媒体和商家的推波助澜,今年的11月11日将会成为一个分外热闹、喜庆的日子。
光棍节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触,一方面实在是佩服今天的大学生们,比我们当年敢想敢干,敢娱、敢乐。一方面又从中品味出当今中国,乃至以后一个很长时期都要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那就是怎样安抚这越来越多的“光棍”们。
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近120:100,为全世界最高。据推算,到二零二零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三千万到四千万。也就是说,即便是有情人都成眷属,也还有三千万到四千万的男人要打“光棍”。如果再加上各种原因造成的数量可观的“剩女”,那么男女“光棍”的队伍将会十分的庞大。如此庞大的“光棍”队伍,无论是对国家发展,还是民族兴盛都不会是一件好事。真到了那一天,“光棍节”所表达的恐怕就不再仅只是诙谐和幽默,而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而,喜庆之余,又让人难免产生几分忧虑。
这个说不清来历的节日,其实已经给国家和当今各级政府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