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中笑
丛中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08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算还有一道缝隙

(2011-07-15 20:12:40)
标签:

杂谈

家的对面原是一片都市村庄,以后发展成了小有规模的集贸市场。虽然有些杂乱,但出门就能购物,抬手就可买菜,倒也方便了周围的民众。那时,我们居住的七层楼在当地已经是鹤立鸡群,周边多是些低矮建筑,对我们家来讲,可以说是无遮无挡。不论春夏秋冬,足不出户也可以充分享受到户外的阳光。冬季里,即使是躺在床上,都能沐浴到斜射入室的和煦阳光,暖洋洋的分外舒适安逸。

两年前,开始了对这个城中村的改造,一座座三十几层的高楼,由远及近,相继拔地而起。七层楼在这些高大建筑面前显然是鸡落鹤群。今年,正对着我家对面的几栋大楼开始施工。于是,开挖基础、垃圾清运、钻机打孔、模板拆装、混凝土浇筑,构成了昼夜不停的噪音交响乐,搞得你不关窗户别想入睡,关了窗户闷得你还是睡不好觉。施工扬起的粉尘让你即便是每日几遍清扫,室内还是遍布尘埃。这些还都能忍受,我们知道,施工造成的影响毕竟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让人不安的是那日见高升的大楼渐渐遮住了投进室内的阳光,不久的将来,我们应该享有的采光权将被大大削弱。会不会被永久性的无情的剥夺?真让人有些担心。

关注采光权,是最近十几年才有的事情。建国初期有一种说法,说郑州属于沙质地层,不适宜盖高层建筑,因而,从西郊那些大厂的生活区,到行政区的省府家属院,大都是成片的平房,最高也就是三层楼房,谁也不挡谁的光线。那时候没人考虑、也不用考虑采光问题,更没有听说过什么采光权。现在不行啦,住房需求越来越高,地皮越来越金贵。大家比着盖高楼,地盘越来越紧张,楼房自然是越盖越密。同一小区统一规划还能互相关照。分属不同开发商的临近社区,就像我们居住的楼房与对面新楼之间就难免出现遮拦,采光也就成了大问题。

我注意过金水路上曼哈顿的那些三十多层的楼房,处于北面的几座楼,十几层以下采光都受到影响。特别是冬季,当你需要阳光温暖时,南面那高耸的大楼让你简直是整日生活在阴影中。

从开发商刚刚开始圈地拆迁,我不止一次地到他们的售房大厅,仔细地查看过拟建小区的规划图纸和立体模型。谢天谢地,终于让我发现了一点足以让人欣慰的细节,对面的两栋高楼之间留有一段空间,认真核对新建楼房与我们现在住房的对应位置,估算着对应我们房间的地方,会有一条足以透过阳光的缝隙。有了这道间隙,即便在冬季,家里每天也总会有一段阳光充沛的时间。

今年开春,对面的空地有了动静。很快,我熟悉的售房大厅的那座模型就开始在对面立了起来。两栋大楼眼看着向上发展,没几天时间,一栋楼已经盖到了八九层,另一栋也支起了地上两层的模板。此时,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两楼之间确实有一段不大的空间。尽管在它后面,又有一栋楼插空而起,但已经离我们很远。看来,每天保证一段时间的采光应该没有问题。

社会在发展,身边的城市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可能会有许多种诠释,有一种诉求不应该算是奢望。在林立的大楼间能否多一些供人休闲的空间,高楼之间能否多留一些透光的间隙,让家居中能够多一些阳光。遗憾的是就这点起码的要求,在不少地方还真成了奢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