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遍布西非的中国菜园子

(2011-07-12 09:11:33)
标签:

杂谈

凡是在西非长驻过的中国项目组,大多都有在驻地倒腾菜园子的经历。

笔者在西非工作多年,到过西非的不少国家。总的来看,多数西非国家都缺少蔬菜。市场上常见的批量蔬菜只有土豆、洋葱,还都是些从别国贩来的进口货。塞内加尔等一些比较像样的国家,首都也有较大型的食品超市,里面有进口的番茄、青椒、黄瓜等新鲜果蔬出售。但价格昂贵,本地人很少购买。主要的服务对象都是些外国人。

有人说亚洲人的肠子比欧洲人长出一大截,因而属于“食草动物”。话糙理不糙,这种说法应该说有些道理。相对于西方人,中国人更喜欢青菜,甚至是离不开青菜。对于原本伙食标准就不高,还总希望能有些伙食结余的中国工人来说,超市里那些青菜的价格就太高了点,偶尔吃上几顿还可以,长年累月全部依靠到超市购买青菜就难以承受啦。

因此,在非洲,至少是在我到过的几个西非国家,每个施工项目组、经理部,甚至是大使馆、经参处等国家驻外机构,都会在驻地附近或是就在驻地的院子里开出几片菜地,种些家常菜蔬,既弥补了当地青菜的短缺,又可以节省些伙食费用,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然而,在非洲种菜不像国内那样简单,可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种子大多要从国内带去。而且,由于气候影响或是水土原因,从国内带去的菜种,要么不适宜在当地种植,根本就长不出菜来。要么就只能在当地种一茬,长成的萝卜、油菜等,虽然也能开花结子,但是把这些种子再种下去,长出来的东西就完全变了样子。

而在毛里塔尼亚那样的沙漠国家,风沙大、气温高,种菜就更难了。特别是一些叶子菜,大多没等叶子长大,就抽藤开花,很快便衰老枯死。但这还不是种菜的最大难题,相比而言问题并不难以解决,无非是选择更适应当地气候的青菜品种而已。最难对付的还要数几乎能给所有有叶类植物带来灭顶之灾的蝗祸。每年总有一些月份,不只是从哪里飞来的蝗虫,铺天盖地而来,顿时就遮天蔽日,那阵势会让初来者感到一种恐怖。蝗虫所到之处,大小树木一瞬间便只剩下了光秃秃枝条,青菜更是无法抵抗蝗虫的蚕食。为了保护辛辛苦苦种植的青菜,大家就像在床上支蚊帐一样,给每畦菜地架起纱帐。此外,没见到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虽然难处不少,但在出国人员待遇较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还都是一茬接一茬,年复一年地精心伺弄着各自那几分菜园子。而且,在种菜方面,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有的是承包到人,把菜地按片分给愿意操持的个人,这些人利用工余时间去打理菜园子,食堂再按低于市场的价格从种菜者手中收上来。一些可以用工的经理部、项目组干脆就安排专人,或是雇人伺候这些青菜。这些菜园子,不仅满足自己食堂所需,很多单位还会有些节余,就拿来送人或是和别家交换。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海港码头,经常有来自中国的远洋船停靠,经理部就用自己生产的青菜,到船上去交换冻肉、罐头和新鲜的海鱼。船上人吃到了新鲜菜,经理部也有了改善生活的肉、鱼、海鲜,大家乐此不彼。

时间长了,中国人种出的青菜,在当地便小有名气。中国的白菜萝卜,很受当地人喜爱。普通人是没有口福的,只有当地的某些官员才会时不时地从中国人那里得到这些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