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然造访的老同学

(2011-05-30 11:55:42)
标签:

杂谈

一天,正在办公室看材料,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拿起来接听是门卫打进来的,说是有一位老同学找我,听他报上的名字倒还有些印象,就告诉门卫让他进来吧。

不大一会,便有人敲门,办公室的同志领着一个人来到我的房间。起身迎客的同时,脑子经过一番急速运转,总算是从来者身上搜索出了当年的一些印记,确实是初中的一个同学。彼此变化很大,如果不是事先通报过姓名,走在街上,偶尔碰上还真不敢相认。

我忙离开办公桌,起身倒茶并招呼对方在茶几两边的沙发上坐下。没有一点准备,也没有更多的印象,实在是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还是对方先开口,说了一番中学时就佩服你学习好、能力很强,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会有大作为,早就听说你在这里工作……,之类的恭维话。我也随着他,有一搭没一搭地东拉西扯。心中忖思,多年没联系,总不会是专程找我扯这些闲话吧。

一杯茶过后,对方话锋一转说:“有件小事求你帮忙。”没等我接话,又说:“对你来说其实不算什么。”我心想,不说什么事儿,我怎么知道算不算什么、能不能帮忙。便说:“什么事,说吧。”对方接着说:“今天出门给老婆买药,到了药店才发现钱没带够,转回家去取又要耽搁很多时间,想到你在这里,就上来找你借点钱。”

我想这才应该是他今天登门造访的正题。一个近五十年没见面的同学,出门给老婆买药没带够钱,听人说我在这里上班,就登门来借钱。而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周边根本就没有药店。这样的事不用我多说,各位也会明白个一二。但毕竟是老同学,我也不好一口回绝。对他说“我还以为什么事呢,买药能用多少钱,只是我这人平时上班身上不带钱,这样吧,我找同事来借一点给你。”没等他说话,我就拨通了一个属下的电话,“***,你过来一下。”没几分钟时间,***就来到我的办公室,问我有什么事。我起身把那位老同学介绍给他,“我一个初中老同学,多年没见面,今天出门买药没带够钱,你口袋有多少,借点救救急。”***和我共事多年,知道我平时身上虽不会多带钱,但也不缺钱。他立马领会了我的意思,边掏口袋,便作出囊中羞涩的样子,“领导,实在是不好意思,刚刚出去办事回来,就剩下二百块钱,还要留下中午的饭钱,一百够不够?”他看看我,我看看那位同学,“那就对不住老同学啦,几十年没见面,难得张一次口,我还帮不上忙,实在抱歉。”老同学见是这般情况,便接过那100块钱,起身说了句“一百也行,我再到别处另外想想办法吧,明天过来还你。”便转身离去。等他出了门,我从口袋里拿出100元还给***,并谢谢他帮我打了圆场。

回到家里,给老伴聊起这件事。老伴说:“哪有这样的同学,他肯定不会再去找你啦。”这事儿还真让老伴儿言中啦,自那以后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位老同学。每当和***聊起此事,区区100元也就是小事一桩,笑料一段罢了。我实在不愿以小人之心,去揣度那位老同学的做事动机。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也许他那天真的是缺了那100块钱。然而,这么多年来看到很多骗局都是从宰熟得手,稍不留意,就当上了冤大头。身边发生的太多事情,让人不能不多上一个心眼儿。

初中毕业已经近五十过去,一些同学多年不见,也从无联系,谁也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中国有句老话,“岁岁年年人不同”,还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是几十年过去,不知道人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即便是刮目相看,恐怕也是难以看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