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国人的幸福感为什么会下降
(2011-02-25 09:01:09)
标签:
杂谈 |
“什么都涨,就工资不没涨”,这句极具调侃戏谑的话成为很多职场人2010年的总结语。有人对今年春节的开销做了调查显示,62%的人觉得涨了10以上,(36%的受访者表示涨10%~30%,15%的人认为涨30%~50%,11%的人认为涨50%以上)。
几年以前,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访问了来自17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80000 人后,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世界幸福地图”。令人吃惊的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丹麦。丹麦是个冰雪的国家,她的最南纬度是中国最北部的省份——黑龙江。丹麦还是个所得税高达50%-70% 的高税收国家。那么,为何丹麦人民的幸福感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呢?
他认为在丹麦,尽管有高税收,但丹麦政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对人民的卫生保健和教育负责,还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关爱孩子和老人。丹麦是人均花销排行第一的国家。因此,在丹麦,一个靠捡垃圾维持生计的人可以成为中产阶级人的邻居,可以过得平等而骄傲。Jan Dion就靠捡垃圾维持生活,他说,他并不在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每天仅仅花5个小时工作,其他时间都用来陪伴家人。没有人评判他的工作。他喜欢他的工作,因为他有很多朋友。每当他的孩子冲他招手或者他的妻子递来一杯热咖啡的时候,他都感到无比幸福。
当一谈到新加坡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都是严明的法律。新加坡有非常详细的法律条款。嚼口香糖或留过长的头发都可能被罚款。如果你犯有重罪,就可能被捆住并给以鞭刑。但意外的是,新加坡正是亚洲幸福感最高的国家。调查也显示,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里的人比加利福尼亚的居民感觉更幸福。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大概有更丰富的食物和更好的住所,但是印度无家可归的人拥有彼此。
丹麦人的幸福感源于平等;新加坡人的幸福感源于法律;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的幸福感源于相互依靠彼此的心。
不难发现,一个人幸福与否,更多地取决于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即我们居住的社会大环境;另一个是内部的,即我们自己对待生活得态度。
据说,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三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当然,这些都是外国学者的调研和分析结果,可能不足以全信,但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