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的年夜饭

(2011-02-03 02:32:57)
标签:

情感

打小记事起,到以后娶妻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到年夜,一家大小,无论谁在哪里,都要回到父母身边守岁,因为那里才是老家。东西是母亲早几天就备好的,只等年夜起火过油。母亲是炒菜的里手,年夜饭总是要亲自掌勺,我们这些孩子辈,常年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的也学了些皮毛,家常菜还都能来两下。但年夜里也只能乖乖地围在灶边打个下手,为的是让母亲尽兴。我们家的规矩,年夜里并不聚餐,大家边干边吃,干完了也吃饱了,只等第二天开席。孙子辈在院子里打闹,时不时地会凑过来吃两嘴,只要说一声好吃,母亲会高兴地合不拢嘴。

母亲没有文化,年夜里话语不多,父亲更是寡言,只是边操劳边听大家说话。看着满堂子孙,年迈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在这天晚上格外的精神。平时常为小事发脾气的她,今天也变得十分的通融、温柔,无论是谁做错了事,母亲都会一笑了之,还总能说出几句吉祥的话语,碗打破啦,她说“万岁(碎),万岁;(碎碎)岁岁平安”,筷子掉地下了,母亲又会说“快(筷)乐,快乐;年年(筷)快乐”。那时候没有电视看,更不用说春节晚会。但是一家人在乐融融的团聚气氛中,说不完的家常,道不尽的里短,让人并不觉得年夜难熬。

第二天一早,我们会端上饺子、坚果和自家油炸的点心果子到院子里的邻居家挨家拜年,孩子们跟在身边,更是抢着给邻家的老人们鞠躬、敬礼,个个都能满载而归。看着结队而出的儿孙们,母亲满脸笑容,透着欣慰和自豪。

初一中午,是全家聚餐的时候。饭菜上桌摆齐,儿孙们将二老敬请到主席位置上,孙子女们开始给爷爷奶奶拜年。母亲会把早已准备好的、崭新的纸币分发给小孩们。那时不像现在出手就是百元大钞,母亲的压岁钱历来是十几张毛票,一叠子才一两块钱,却能让孩子们高兴的屁颠颠得,整个年下都能活蹦乱跳的快活好几天。

父母都吃的很少,父亲还会喝上两杯,母亲却只是坐在桌边上看大家津津有味的吃。由于家境不宽裕,平日里,母亲总爱说“菜是用来下饭的” 常常提醒大家少吃菜多吃饭。年夜就不同了,老人嘴里会不住地叨叨“菜还多呀,都多吃点儿”。大家都领会母亲的心思,也都会齐声应道:“万千、万千,有余、有余。”把母亲乐得直擦眼泪。

准备多日,忙活大半夜的饭菜,被一家人一顿饕餮,等大家席卷残云而去,留下一堆剩菜剩饭。节俭了一辈子的母亲舍不得有一丁点的抛洒,等大家走后,她便分类收拾,留着以后几天自己慢慢食用。那时侯可没有冰箱,一些剩食就只有掺在一起、反复加热,到最后真不知道成了什么味道。然而年年如此,母亲从来就没有过一丝的厌倦,忙碌一辈子,好像年年等得就是这一天。

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本位与独立意识不同的是,东方文化更重视家庭观念。年夜里全家动手,精心馔备的家宴是维系亲情的重要方式。上升在饮食文化上,年夜饭的意义在于维系宗族亲缘和伦理秩序,多少人世间的家庭悲喜和市井传奇都由此衍生、纷繁。

现代人都变得好吃懒做了,年夜饭不在家里自己操作,偏偏要跑到饭店开宴席。岂不知穷也好、富也好,离开了家到饭店去吃年夜饭,再好的佳肴,也使得一家人团聚的亲情气氛减去了许多。这样的年夜饭花钱不少,搞不好还吃出个年夜“烦”,失去了的原本的文化内涵。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里,国内国外、大江南北,走了不少地方;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也品尝过无数佳肴。然而,至今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的年夜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