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家庭保健重要的医学数字(一)
(2011-01-29 08:55:09)
标签:
健康 |
1、正常平均心率:每分钟75次。
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成人安静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
大众医学提醒:75次只是一个平均值,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可低于每分钟60次等。
2、正常体温:36.3~37.2(口测法)℃。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
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 .2℃。;
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
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36.5~37.7℃。
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大众医学提醒:口测法测得体温37.1℃。,算发热吗?正确答案是否因为只要体温不超过37.3℃。,就算正常。
3、血红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临床上以血红蛋白值作为判断贫血的依据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90~110克/升属轻度贫血;60~90克/升属中度贫血;30~60克/升属重度贫血;<30克/升属极重度贫血孕妇因孕期血液稀释的关系,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属贫血。
大众医学提醒:贫血原因或类型不同,治疗方法迥异,一旦发现贫血,应去医院就诊,在明确了贫血原因(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和类型(缺铁性还是巨幼细胞性)之后,再行针对性治疗,切莫自行购买补血保健品,以免延误病情。
4、白细胞计数(WBC):4~10×109个/升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个/升称白细胞增多,小于4×109个/升称白细胞减少一般地说,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
大众医学提醒:感冒发热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为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抗菌还是抗病毒),医生通常会让你去查一个血常规这时候,千万别认为医生在乱开化验哦,应该说,这个血还是需要验的。
5、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个/升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9个/升以下,特别是低至30×109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
大众医学提醒:不少人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这主要是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当发现自己身上经常有乌青块时,不必过分紧张,可去血液科门诊就诊,明确原因。
6、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时
24小时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生理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等。
24小时尿量<400毫升为少尿,多见于饮水过少脱水肾功能不全等。
24小时尿量<100毫升为无尿,多见于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疾病。
大众医学提醒:如果您感觉自己最近尿量明显增多,特别容易口渴,应去医院检查,排除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或肾小管疾病若发现自己最近饮水不少,但尿量偏少,身上还有点肿,更应及时检查,排除肾脏疾患。
7、夜尿量:500毫升
夜尿指晚8时至次日晨8时的总尿量,一般为500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称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与睡前饮水过多有关;病理性夜尿增多常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的表现,是肾功能减退的早期信号。
大众医学提醒:夜尿增多是一个异常信号,大家应引起足够重视除肾功能减退以外,夜尿增多还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精神紧张等原因所致。
8、尿红细胞数(RBC)正常值:0~3个/高倍视野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称镜下血尿;
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称肉眼血尿;
大众医学提醒:尿红细胞计数若超过3个,常提示肾脏有病变或泌尿系统有感染,应即刻就医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查尿常规,以免经血混入尿液影响化验结果。
9、尿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5个/高倍视野
尿白细胞计数若>5个/高倍视野,称镜下脓尿。
大众医学提醒:尿中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如果尿中有白细胞,但少于5个/高倍视野,就算正常。
10、丙氨酰转氨酶(GPT或ALT)正常值<40单位/升
大众医学提醒:谷丙转氨酶升高多提示存在肝脏损害,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11、甲胎蛋白(AFP)<25微克/升(也可参照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发生恶变时,血中AFP含量明显增高。
大众医学提醒:AFP升高,特别是略高于正常值时,并不一定表示患了恶性肿瘤,应动态观察,切莫惊慌失措。
12、血压正常值: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
在安静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测量血压,至少三次发现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但舒张压<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大众医学提醒: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糖尿病肾病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13、.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大众医学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标准,说明你已是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要知道,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14、糖尿病排除标准: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大众医学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标准,说明你的血糖完全正常,可以排除糖尿病。
15、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6.1毫摩/升<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大众医学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说明你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此时如果还不提高警惕,不积极干预,很快就会发展为糖尿病。
16、糖尿病预警信号:空腹血糖>5.6毫摩/升
当空腹血糖超过该标准时,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大众医学提醒:空腹血糖>5.6毫摩/升者应尽快去医院查一次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是否有餐后血糖升高因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损阶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17、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治疗达标的标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宽标准(7.0%~7.5%),中青年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
大众医学提醒: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0%因此,即使是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糖尿病患者,也应尽可能将糖化血红蛋白降至接近正常。
18、骨密度最高的时期:30~40岁
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时期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有低男性一般从40岁开始,女性一般从35岁开始,骨峰值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后5年内男性在70岁以后,骨量丢失最快。
大众医学提醒: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内钙含量高,年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程度较轻时间较晚因此,40岁之前的人应把握机会,保证每天足够的营养和钙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19、女性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每年测1次骨密度。
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30%~35%,男性为10%~20%。骨质疏松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变矮,驼背和骨折等。
大众医学提醒:目前最好的骨密度检测设备是双能X线吸收仪,俗称骨密度仪。骨密度仪可以测定腰椎股骨近端或者全身骨骼的骨量,能精确地反映骨量丢失情况。大家应将每年的测定数据妥善保管,并与自己第一次测得的骨密度值(初始数据)作比较,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丢失的情况。一旦骨密度值达到骨质疏松的标准,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发生。
20、中风(卒中)康复最佳开始时机:脑梗死后3天,脑出血后5~7天
大众医学提醒: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偏瘫具有决定性的康复作用,唯有康复训练才是改善卒中病人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卒中偏瘫病人而言,康复训练的效果远胜于用药,康复训练进行得越早越科学越完善,康复的机会就越大。
21、中风(卒中)溶栓时间窗:起病后3小时
脑梗死发生后,若能在起病后3小时内给予静脉内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濒死的脑细胞,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溶栓几乎无效。
大众医学提醒: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中风征兆(如一侧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失语,视物模糊等)时,千万别疏忽大意,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为治疗争取时间。
48.冠脉狭窄>70%,需做介入治疗
22、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狭窄<70%,可先进行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狭窄>70%,则需做介入治疗。若有明显症状,狭窄>50%也应做介入治疗。此外,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够介入治疗标准,但影像学显示病变形态不稳定,易发生血栓者,也应及早行介入治疗。
大众医学提醒:两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或接受过冠脉成形治疗并在冠状动脉内安装支架的患者再次发生。
心绞痛,应接受搭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