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MADE IN CHINA”
(2011-01-13 09:12:25)
标签:
杂谈 |
出国访问,每到一处,总想买些纪念品,或是要买些小东西回来赠送亲朋好友。放在二十年前,这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到商场转一圈,那些构思新颖、设计精巧的小挂件,小饰品,特别是一些厨房、卫生间用的简洁实用的小物件比比皆是,且大都物美价廉。国外的商家真是处处满足人的需求,留心人们的使用便利,可以说,你能想到的,在国外都能找到,你想不到的国外也已经有东西上市,随便买两件回来,都是稀罕物。工艺并不复杂,又美观实用。留着自己用顺手方便,送人也拿得出手,不能不佩服老外们以人为本的聪明才智。当年有位身居要职的朋友就曾提醒经常出国的我,不妨每次出去带两件小厨具、小洁具回来,拿去找个小企业复制一批立即推向市场,肯定有销路。
谁知道英雄所见总是略同,市场经济下的国人更是英雄辈出,你想到的别人也早已想到,而且模仿能力超乎寻常。没多久那些国外的小物件,例如打蛋机、面包机、轧汁儿机、搅拌机、绞肉机,以及不沾油的抹布、拖把,还有玩具等很快就在国内克隆上市。质量好不好很难说,但模样确实能够让你真假难分。又过了几年,老外们干脆把工厂搬到了中国,给你个图纸和质量标准,让你照着生产。很短时间中国就成了世界加工厂,不仅国内出现了大批的出口转内销的“洋货”,而且国外也被MADE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再到国外走走,除了肉蛋奶一类的食品和一些高档奢侈品外,商场里那些衣帽鞋袜、文具玩具和小家电类的家庭日用品,以及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几乎都成了中国货。甚至一些名牌产品都注有“MADE
好不容易出趟国,如果在国外买了件中国制造,千里迢迢地带回国内送人,自己都会觉得很没面子,很没成色,也生怕别人说自己不会办事。因此,进到商场拿到想买的东西总是要反复的查看,不是不放心质量,而是看看有没有“MADE
飞速发展的中国,以其强大的生产力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生产出的东西自然会充斥国际市场的每个角落。作为中国人,应该对到处的“MADE
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当不仅是中国制造,而且是中国设计成为时尚而在世界流行的时候,中国人就没必要出国买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