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腊八,腊八粥,八宝粥、红米饭

(2011-01-11 09:41:43)
标签:

杂谈

   今天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又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

关于腊八节起因的说法有多种。有外来说,有皇上说,也有纯粹的民间草根说。

小时候看过一本小画书,讲到就是民间的草根传说,书中说从前有一家人,老两口和小两口在一起过日子。小两口被老两口宠得什么活也不干,整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后来,老两口去世了。小两口因为不会干活,坐吃山空,靠变卖家当过日子。几年过去,家里的粮食吃光了,房子也卖了,只剩下了半间烂草棚。又一年冬天来了,小两口整天躲在草棚里发抖。挨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他们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就在草棚里四处寻找,最后从角落里扫出一点杂粮来,熬了一点稀粥来充饥。过了腊月初八,时令已进入三九寒天,一碗腊八粥当然是抵挡不住寒冬的折磨,小两口连冻带饿的没能挺过这个冬天。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用各种杂粮合在一起熬一锅粥,有点像是忆苦饭,大人们边吃边说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教训。久而久之,民间就有了在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

外来说,是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十二月初八成了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还有一个传说,把腊八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扯到了一起。说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中到处搜寻.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掏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不过,这个传说好像和腊月初八没有啥联系。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在众多传说中我更愿意接受那个草根说法,但也仅只是传说而已。

其实,“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进入农历的12月,已是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进入农闲。那时的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猎物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南北朝时,又把这个早已流传民间的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日子正式定为“腊八节”,称之为“腊祭”。祭祀吃饭也有祭祀的规矩,集一年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熬上一锅稀饭,取其五谷丰登之意,以后传承下来成为民俗,也就成了后来的腊八粥,未必和佛教扯上关系。

   我国喝腊八粥有史料记载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少说也已有一千多年。与后来的朱元璋根本就不搭界。只不过是当初的杂粮稀饭,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像河南人吃腊八饭,是用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还要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已远非传说中的忆苦饭能够相比。再往后,干脆不管是不是腊月,只取腊八中那个吉祥的“八”字,做成了一年四季都能享用的“八宝粥”。当然,这仅只是笔者的猜测,也许有一天会找到资料,说明八宝粥和腊八粥还真有传承关系。

   其实,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饮食习俗,是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今天的腊八粥,已远不是古人腊月初八喝的稀饭,吃腊八粥的目的也不再是祭祀神灵或忆苦勉勤,早已成为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

   有一首红歌的歌词是“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唱的是当年井冈山时期红军的艰苦生活。几十年过去了,现实和当年有了天壤之别。吃惯了美味佳肴的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食疗。于是,“红米”比精米更有营养,“南瓜汤”成了食疗的营养粥,“野菜”比其他常见菜蔬都更受人们追捧,能卖出几倍的好价钱。今天上了年纪人都还有“低标准,瓜菜代”的经历,还留有“忆苦饭”的记忆。唱起这首歌还能体会当年的艰辛。倘若是跟孩子们唱起这首歌,当时的历史背景已经离他们十分遥远,恐怕是很难让他们从歌词中体味出艰苦生活的感受。

   一不留神又扯远了。民谣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还是收拾收拾准备过大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