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替美国消费买单
(2010-10-29 08:56:43)
标签:
美国消费中国买单杂谈 |
直接亮出题目,好像不大容易理解。还是先讲两个在网上流传的故事。故事讲2010年,一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10万美元兑换到68万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18万人民币。2011年,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这位美国人用剩下的50万人民币换到了10万美元。白玩了中国人一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多年来中国一直为美国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作为消费者美国人付给了中国人大把的钞票。可是有一天中国人来到美国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钞票缩水了。美元对中国来说,是一张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美国人拿着这样的“钞票”,换走了我们辛勤的劳动的果实。我们仅有的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现在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数字”也在不断的减少。美国不断施压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正是让中国人为美国人的消费继续买单。
近几年,从铁矿石到原油,从大豆到有色金属,这些大宗商品在国际炒家的眼里已经不是商品,而是变成了金融工具,他们像炒股票一样爆炒大宗商品的价格,炒家获得了巨额利润 。而每一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都让中国吃尽了苦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给中国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被称为“输入型通胀”,导致中国的CPI数据“高烧不退”。国内多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与在国际市场上该种品种价格上涨紧密相连。现在,外国资本已经开始挑起粮、油、棉的价格收购战,果真如此,中国百姓不仅要面临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物资的大幅涨价,而且其他相关生活必需品也难控轮番涨价的势头。
现在美国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值,到了痴人说梦的地步。按照美国人的说法,中国的人民币需要升值20%-40%才能体现出人民币的真实价值。倘若如此,中国外汇储备将有5000亿—1000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按上述升值比例,人民币兑美元将很快升值到1:5,前面所说的故事,就不再只是故事,而真的会成为现实。
一些人会认为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将导致美国人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从而加大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到头来对美国人也不合算。这其实是很幼稚的想法,因为事实上美国已经找到了下一个让别人买单的“饭局”。柬埔寨、老挝等国的廉价商品在等着美国去消费。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对于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内销和出口都是一个福音,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将会得到缓解,人民币升值这副“中药”,成了根治久病成疾的美国经济的一剂良药。对于中国来说放任人民币的升值,将会使得多年来辛勤劳动所得付之东流。
(据网文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