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神韵,尽收“碗”底


标签:
世博浙江竹立方青瓷碗旅游 |
到世博的第一天,预约了中国馆和省市馆。进中国馆的时间未到,朋友领我们先看了几个省市馆。作为河南人自然要先到河南馆看看,时间早,还没有别的观众,专程赶来的讲解员为我们一行几人讲解。刚刚看完九鼎、八簋,朋友匆匆赶来告知,浙江馆开馆了建议我们先去看浙江馆。据说浙江馆是省市馆中人气较高的馆,去晚了,排长队会耽误后面的行程。
浙江属江南鱼米之乡,以钱塘江为首的八大水系流注其间,“七山一水两分田”概括了浙江的基本风貌。浙江馆的主题是“幸福城乡,美好家园”,她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总主题,重点围绕“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展开叙述。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主线,在浙江城市与山水、文化、经济、乡村、生活五大协调发展关系轴线上,展现浙江破解城乡二元分隔难题的成就,向世界呈现“城乡共创、城乡共荣”的浙江城乡发展模式。在展示造型上,以碗和水为主要表意方式,体现了书画江南、美好家园的独特神韵。
中国馆的基本造型为斗拱,浙江展馆的核心展品为瓷碗,斗为量器,碗为盛器,碗与斗相呼应,准确地表达了国家和地方的关系;碗以盛米,城以盛民,碗与城的意象,牵连着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家园的深深期盼。笔者感到这的确是个好的创意,百姓生活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碗里的东西。所谓米袋子、菜篮子,归根结底都要成为碗中之物。大学生就业、农民工进城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希望能端上一个好的饭碗。如果说饭碗折射的只是温饱层次,与世博主题中“让生活更美好”的“更”字尚有些差距,但也还算是基本切题。因为碗里盛的可以是糠,也可以是酒、是肉。
展区外观是“竹立方”,光柱交替、绿竹变换,给人以翠绿秀美之感。竹是江南各省的常见元素,浙江人把竹子那青翠欲滴,挺拔玉立,虚心有节,快速成才的特性,演绎成浙江风格,不能不让人陡然生出对江南才子的欣赏和佩服。
自古江南出美女,一进大门,墙壁的大屏幕上便是十几个美女头像,个个青春靓丽,眉目传神。江南特有的景观、物产、文物在美女头顶生华。让你禁不住想停下脚步多看几眼,是看人,也是欣赏那些物。
进得展馆,分前、中、后三个厅。
前厅叙说水运江南,寓意为山水与城市共生。分为浙江印象艺术影片—秀美江南、人文家园、诗意浙江;浙江水乡艺术装置—古镇拱桥、江南店铺、小城人家;浙江青瓷渠水流淌—清晰绕墙、碎瓷倚河、文化积淀等三个部分。
中厅彩绘宛若天城,寓意为家园与历史同行。一只青瓷巨碗,高3米,直径8米,矗立眼前,碧玉莹光,清流满溢。造型别致,寓意深远。浙江是青瓷的故乡,以青瓷来象征浙江的品质,青瓷碗蕴含浙江城乡建设的精神内涵,笔者叹服浙江人的此番创意。观众围着瓷碗站好由升降平台送至碗沿,先是十几台摄像头360度取像,把周边观众的影像投映在碗沿上。我也在碗上找到了自己的头像,虽然是短暂几秒钟,却是感受到十分的惬意。接下来观众体验见证的是魔幻视觉与现代科技神奇融合的浙江创造,河姆曙光、风雅神韵、西湖四季、天下粮仓、城乡同创、江浙时刻、连岛工程、跨海天路、钱江大潮、清香悠远,依次在巨碗中徐徐展现,犹如舒展开一幅诗意画卷。创意者应用了多媒体与实物传动装置的联动,时而是河姆石雕、连岛工程、跨海大桥、三潭映月等实物模型从碗底涌出 ,时而又是秀丽浙江的多维影像映现在碗中的水幕上,让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称得起大器“碗”成。
后厅展示璀璨群星,讲述的是城市与乡村的联动,又分为三个板块:浙江城乡,是通过视频展示十一个地市城乡统筹成就;浙江人家,讲述了不同地域的六户人家家庭生活变迁场景,真实情景、精雕细刻,体现出家庭与家园互荣;浙江经济,则是用视频装置展示浙商、网络浙江、海洋浙江。
参观出口处,免费品尝一小杯龙井茶,特制的龙泉青瓷小碗是中厅巨碗的微缩版。清茶一口,记忆悠远,饮茶后馈赠游人纪念收藏。足见创意者的良苦用心,他是让你看在眼里,记在脑中,沁入肺腑,铭刻心底。浙江馆清秀、典雅和独特的创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出了展馆仍是回味无穷,一句唐诗涌上心头,“能不忆江南”。